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名言名句 > 励志名言 > 文章内容

周记200(周记200字日常生活)

作者: 佚名来源: 网络文章 时间: 2022-04-06

引子

2016年暑期,在童话般的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的校园内,创始校长刘菲菲下学期要调走的消息不胫而走,校园内外弥散着浓浓的离别的感伤。有人潸然泪下,有人忐忑不安。

听说深受大家喜欢的菲菲校长调走了,家长们自发来到学校核实。他们多么希望这消息是个谣言,可是,平时那个熟悉的身影的确不见了,这让他们感到不安和不舍。

“听到消息的那个下午,我漫步在校园,不,不是漫步,是沉重地走在校园。发现‘信之树’下,墙角的凌霄花正肆意地开着,开得那么美,腾空绽放,随清风摇曳。三年前,是菲菲校长亲手种下的那棵花,三年后它已如此葳蕤葱茏,大片大片的,把理念大厅一侧的整个墙角都给覆盖了。我想,刘校长不正是我心中最美的凌霄花吗?她做人做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这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与每一个人心。”青园中信小学语文教师曹永健在日记中写道。

犹如与含辛茹苦养大了的孩子分离,告别青园中信小学,刘菲菲内心里也依依不舍。然而,她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种下“凌霄花”。今生为教育而耕耘,在最需要她的地方——这是她的信仰。

这位校长坚持10年写周记,记录每个孩子的精彩

上篇

相信是一种坚持

七月的北京,很热,地面温度据说有五六十度。“新学校香山训练营”火热开营,30位学员是从全国一百多位报名者中遴选出来的优秀校长,刘菲菲是其中之一。这样的训练营,不是上级领导的安排,也不算继续教育学分,学员们来参加完全出于办一所“新学校”的热忱。

正值三伏天,刘菲菲跟随训练营的脚步,先后到北京、珠海、新疆等地参加教育研讨活动,足迹在神州大地上划了一个三角。每到一处,她都为同道们的教育热情所感动。在新疆塔城三小,边疆校长们的敬业精神,维汉民族融合的教育生态让她热泪盈眶。同道们在一起畅谈教育、分享好书、共话改革,相互激励。谈笑间,年近知天命的刘菲菲,骤然生出一种豪情,觉得一帮人可谓“恰同学盛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刘菲菲对教育产生了一种使命感。

至纯至真,青春

这位校长坚持10年写周记,记录每个孩子的精彩

那种使命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是童年吗?应该不是,淳朴的山村小丫头,还不知道使命是什么,在那个年龄,她只是对教育、对教师的身份有着深情的向往。

刘菲菲的童年在美丽的益阳农村度过,母亲是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校园就是她的家。很小的时候,她喜欢新书散发的墨香,每逢新书到校,等不及开学,她就缠着妈妈给她一本新书翻看,让墨香沁入心脾。

爸爸是一名军人,妈妈在教书管校之余,还需要伺弄几亩农田,菲菲的童年无拘无束。记得那时她还没到学龄,待学生们放学后,她常常在空荡荡教室里,搭几块砖头,踮着脚尖,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虽然还写不出几个字,但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写完了就转过身子,想象教室里坐着学生,大声地教他们读那几个字。落日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黑板上,把那些用红、蓝粉笔写成的笔画,照得熠熠生辉。恍惚间她觉得自己就是一名老师,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她……

那种使命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是少女时期吗?应该不是,那时,刘家有女初长成,菲菲15岁考上师范,勤奋地学习,憧憬着未来。后来她如愿成为一名教师,有的是年轻人的激情,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却未必能理解教育的使命。

1989年夏天,刘菲菲于益阳师范毕业分配到位于农村的兰溪镇中心小学。那里的房子矮小潮湿,无论怎么打扫都总有各种爬虫出入。常常,她上完课唇干舌燥地回到房间,端起杯子想喝水,却发现水里有各种溺亡的小虫,每次她都强作镇定地用开水一遍遍地洗杯子。有一天居然看到杯子里赫然泡着几条千足虫,红红的躯体,无数的小足,仿佛一条条蜈蚣。这一次,18岁的她吓得扔掉杯子,哇哇大哭。

曾有好些个科班出身的教师,因为兰溪镇中心小学条件差,很快调离。父母几次询问是否要离开,她都摇头拒绝了,只因为老校长说:“菲菲,你是我们学校唯一的师范毕业的老师,好多家长都想把你留在我们村里。他们说你讲话可好听了,就像鞠萍姐姐……”

在兰溪镇中心小学,刘菲菲是一个受人拥戴的老师。孩子们喜欢她,家长们喜欢她,同事和校长也欣赏她。小女子怕长虫,却落落大方,不憷大场面。一次全乡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联校校长要她一个人上两堂公开课,语文和音乐,她毫不犹豫地说“好”!一两百老师来听她的课,她丝毫不惊慌,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白天,菲菲和孩子们在一起;晚上,克服了对爬虫的恐惧后,在乡村寂静的夜晚正好可以专注地看书、学习。后来,希望自己专业更精湛、视野更广阔的刘菲菲考入了当时的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根据自己的兴趣,习美术。由此,依依惜别与青春岁月紧密联系的兰溪镇中心小学,惜别那里的学生和家长。

至勤至爱,而立

这位校长坚持10年写周记,记录每个孩子的精彩

那种使命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是到了长沙,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之后吗?也应该不是。湖南省轻工业专科学校的学习结束后,刘菲菲追随爱情来到长沙。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那是她积极上进的个性使然,那时的她还理解不了使命的厚重。

在已退休的老书记毛凤华的印象中,刘菲菲是一个有教育智慧和情怀的人。1993年刘菲菲从益阳调到她当时所在的曙光小学,任教美术。“菲菲做事非常认真扎实,不管交办什么任务,她都能用心地完成。那时学校办了一个美术实验班,因为刘菲菲的美术功底扎实,就由她来教这个班的孩子。她对学生充满了爱,对课堂教学特别地精益求精,也很有创意。她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因此她教的孩子都非常地活跃,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每天都期盼上她的课。家长们对于她的评价也非常高,说这个老师特别有耐心、有爱心。”

毛凤华与刘菲菲共事五年,见证了她一步一步在成长。五年里,她入了党,担任了教导主任,破格评了小高职称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很突出。“我印象最深的是,菲菲有一本教案,获得了当时长沙市中小学教师教案比赛一等奖的第一名,那本教案,真的是图文并茂啊,就像一本画册一样!所以对于菲菲后来的发展,我一点都不意外,她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注定她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好老师、好校长。”

在曙光小学,刘菲菲开创了人生中的多个第一。

1994年,她参加长沙市南区(现天心区)美术赛课,以完美的成绩赢得为师以来的第一个赛课一等奖,这一年她23岁。由于教学突出,后来她被评为天心区首批美术学科带头人。

1995年,在区美术教研员黄自力老师的激励下,她写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篇论文《试论美术素质教育》,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论文奖——长沙市美术论文评审二等奖。

1996年,她在《湖南教育》公开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论文《寻找生活中的教具》。

1996年,她参加长沙市美术教案评比,获得了长沙市一等奖第一名,那是南区有史以来拿到的最好名次。

只言天道酬勤,也只有天知道这些“第一”之中,凝聚了刘菲菲多少汗水!

人们只见获奖教案的精美,可没人知道,无数个夜晚,她都在灯下兴致勃勃地撰写着教案,用精致的插图、漂亮的范画、俊秀的字迹……而做这些时,她并不知道后来会有教案比赛。

是的,刘菲菲只是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做时,并没有想到会有某种结果。2002年11月,她参加全区的党代会并发言时,也不知道这将会成为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她当时从“点、线、面”来陈述南区的变化:“点”是讲自己如何从一个益阳来的农村教师成长为长沙市优秀美术教师;“线”讲的是昔日“曙光烂校”成为窗口学校的变化;“面”,则是整个教育的生态,和全区人民生活的变化。

她的发言得到了区委书记的称赞,后来他对时任教育局长的翁开明说,这个发言的教导主任值得关注。翁局长也觉得她发言的思维框架有全局视野,几经考察,教育局决定把她提拔为校长。

2003年2月,刘菲菲赴百年老校黄兴小学走马上任,创造了全区的一个奇迹——从教导主任直接去管理一所学校。

至大至柔,不惑

那么,生出对教育的那种使命感,是成为校长后的那几年吗?也好像不是。

初为校长,踌躇满志,刘菲菲如饥似渴地学习学校管理的知识,热火朝天地将学习之所得付诸实践。做教育是她兴趣之所在,她对教育事业有炽热的爱,但忙碌中却未必有时间去思考关于使命的话题。

黄兴小学的前任校长很优秀,学校在全区的综合排名第二。刘菲菲接任后,领导们都捏了把汗,毕竟当校长她是个新手。菲菲硬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让学校在历年的考核中,一如既往地保持在全区的优秀行列。

自黄兴小学开始,菲菲白天在学校,处理各种工作;晚上回到家里,做完家务,安顿好孩子,便开始阅读。从苏霍姆林斯基开始,到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叶圣陶,当代的顾明远、朱永新、李镇西、郑杰、肖川、刘铁芳等。同时,沿着校长专业发展的多个维度——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等,研习一些优秀学校的案例。十多年坚持下来,每一个维度她至少读了1000个案例,学校文化建设领域至少看了3000个案例。大量的研读加上一线的实践,让她对一所学校的发展有了很开阔的思路。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彭剑辉教授提起刘菲菲,印象很深刻:“当时我是湖南省校长高级研修班的班主任,菲菲最大的特点,是善于独立思考,不跟风,不人云亦云。对任何专家的观点,不盲从。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去灵活运用。我发现她的不一般,是通过她写的一篇文章《问诊学校中层领导执行力》,她研究和探索团队的执行力,把自己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中来,同时又锻炼了中层干部。”

2005年,天心区投资3200万占地43亩的青园小学建好了,面向全省公开招聘校长。看到招聘启事,刘菲菲有点心动,又有些犹豫。如果继续待在黄兴小学,则可“守成”,度一段平安年华,那里的工作都已得心应手了。但她感到内心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创业冲动,在与想“守成”的那个自我进行斗争。踌躇间,她特意邀约了长沙市名校砂子塘小学的孟毅校长喝茶——在她的脑袋里,装有一个“智囊团”,遇到自己无法一时做决定的事,就请教“智囊团”成员。孟校长说,你当然要去,一所全新的学校可以施展你的才华,实现你对教育的梦想和抱负。

2005年7月,刘菲菲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青园小学当校长兼书记。现如今的青园小学,随着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天心区的繁华地带,周边因它的存在而一房难求。但当时,那地儿算是城乡接合部。周边有一些新开的楼盘,但大部分土地属于畜牧农场,也还有很多棚户,城市的基础建设还没到位,学校的条件很艰苦。

她带着一帮人埋头苦干,经过三年的创业拼搏,青园小学以大气典雅的校园环境、追求卓越的管理理念、独具品味的文化建设、彬彬有礼的青园学子形象获得社会良好的口碑,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少年平安行动示范学校”“湖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长沙市示范性小学”“长沙市校本研训先进单位”……

一块块牌匾的后面,凝集着刘菲菲和老师们无数的汗水。这些牌匾及牌匾背后的内容,让青园小学声名鹊起,生源爆满。刘菲菲是个有原则的人,公立学校是划片招生,她当然得满足片区内孩子入学的需求。于是,她需要顶住各方压力,拒绝“条子生”。

因为种种原因,在青园小学初具“名校”风范之际,刘菲菲被调回黄兴小学任书记。

回到阔别了三年的黄兴小学,刘菲菲五味杂陈。想到六年前,校长生涯从这里起航,难道这么快,就又从这里结束?此念升起,肝胆俱焚,大颗的泪珠顺着脸颊流下。有时,从青园小学校门口经过,看着生机勃勃的校园,想着自己的曾经付出,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痛着,并思考着。在困顿之际,刘菲菲发现有一个信念在她心灵深处是如此的清晰——她坚信自己是一个好校长!眼下的障碍,于自己的人生是一种磨砺,亦是一种修炼。她开始看《中国哲学史》,看《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看《历史的细节》,看《道德经》,看《西藏生死书》……而以前她看的,基本都是教育方面的专业书籍。

“是阅读拯救了我,让我从‘我执’与‘着相’中解脱出来。逐步去了解‘贪嗔痴慢疑’的破解之法,不断去修炼‘至大、至空、至柔、至静’的人生境界。”阅读与思考,让刘菲菲的心绪逐渐平复下来。

在“雪藏”中,五年飞逝而过。这五年,刘菲菲读了很多非教育的“杂书”;这五年,她一边学习,一边积累,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共37篇;这五年,她加入了湖南省和长沙市的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业余时间,还练习上了瑜伽。

其间,她撰写的《新学校建设的“冒进”之憾》被《人大复印资料》收录,在该文里她反思道:“我曾在一所新建学校担任校长三年,回首往事,既有新学校首任校长的荣耀,和梦想实现了的激情;在这初冬的夜里,在这晕黄的灯下,静静地思考,发现也有不少的遗憾。”青园小学的经历让她的遗憾有二:

一为“牌子”而应酬忙活。每个校长心里,都隐藏着一个“名校情结”,每一个有雄心的校长都会期待把学校打造成为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名校。而名校往往需要大把的“牌子”抬高身价。三年之内,她带着老师们没日没夜,大干、苦干,将十几块金灿灿的“牌子”捧了回来。“创牌”过程中的筹备、检查、整改、验收等烦琐程序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行政、教师疲惫至极,也偏离了教育教学主阵地。

二为“特色”而痛苦纠结。新学校创建之初,百废待兴,匆匆确立的特色既没有事先考虑地域特点、师资特点、学生需求,也无暇研究制定学校特色发展的三至五年发展规划,没有成为真正的特色。

2009年5月,刘菲菲参加了教育部第三十一期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校长一起学习、交流,她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内心也就越来越释然。

在安静中反思,在反思里成长。在无数个夜晚,面对浩瀚的苍穹和静默的大地,刘菲菲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思考人生的意义。她无数次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终于,刘菲菲幡然醒悟,终将那段经历当成命运的馈赠。偶然的际遇骤然慢下了向前的脚步,她因此有时间与自己的灵魂共处,未尝不是件好事。时光的沙漏里,流走的是光阴;淡淡的檀香里,袅袅燃尽的是光阴;一杯茶,从沸腾香醇到冰冷如水,冷却的也是光阴。在这韵华与皓首之间,是怎样漫长的一生?人活着,哪一样事情不需要耗费光阴?如果某一寸光阴恰巧在人生的某个节点,以特殊的方式让人开悟,这是上天多么好的安排。

相信自己为教育而生,纵使九曲连环,依然在相信中坚持,在坚持中扩大人生的格局。刘菲菲说,四十岁以前她做教育凭的是热情,四十岁以后凭的是信念。她要用信念的刻刀,雕琢最美的教育,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中篇

相信是一种力量

“今天,我放学回家,有几个大姐姐走在我前面。忽然,她们扔下几张废纸,我赶紧跑上前说:‘姐姐,你们的垃圾要扔进垃圾箱。’姐姐们白了我一眼,没有理睬就走了。我走过去,慢慢捡起那些废纸,放进垃圾箱里。我想,姐姐们没有修养,但是,我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这是在青园小学当校长的第二年,刘菲菲在一个二年级孩子的博客上读到的一篇日记。基于城乡接合部的实际,她为青园小学所制定的校训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这样的故事让她感受到校训对一个学生的影响。

多年后,青园中信小学一年级学生贺何灏玮的妈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段话:“今天下午第一次召开家长会,作为家委会成员的我得上台发言,在家稍做了准备,但还是有小小紧张。

近出门时,儿子说:‘妈妈,相信自己!阳光自信!’我的思维停顿了一秒,惊讶于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相信是一种力量”正是刘菲菲给青园中信小学确立的校训。

校训,一所学校的信仰

这位校长坚持10年写周记,记录每个孩子的精彩

是的,相信是一种力量。

2013年春天,时任天心区教育局局长的谢巍想选拔一名校长筹建青园中信小学,曾经的同事刘菲菲闯入他的视野。从未泯灭过想当一名好校长之梦想的刘菲菲,也从五年“冷板凳”的磨砺中涅槃重生。

“对菲菲校长我很了解,以前在曙光小学当老师的时候,我和她就是同事。她这个人特点很鲜明,对教育有无限的热爱和执著。她的人生经历了很多,但是无论在哪所学校,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能够立足自身的实际,用心于教育。”谢巍如此评价刘菲菲,“她不会因为世事变迁而影响工作。她这个人,骨子里以教育为使命。正因为她有这种执著和追求,她在每个岗位上都干得很好。”

刘菲菲秉承 “相信是一种力量”,每到一校,都根据各校的实际,将这种信念融入校训。

初到青园小学,刘菲菲注意到,由原韶峰小学合并过来的学生,不排路队,一到放学时分,校门口尽是接孩子的家长,汽车、电动车挤成一团,险象丛生。开家长会,家长从来不准时,每次都要等待很长时间。老师们普遍认为,这些家长太没修养了,他们的孩子估计也很难养成文明习惯。

根据这种情况,刘菲菲提出以“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为青园小学的校训,通过影响孩子,孩子影响家长,家长推动整个社区的文明建设,来践行校训。她相信,这些家长并非天生不文明,只是没人为他们播下文明的种子。青园小学的老师,就是传播文明的使者。

青园小学从品德修养、学识修养、言行修养、艺术修养四个维度来培养孩子们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从不同的维度,当孩子们能够分清哪些是有修养的表现哪些不是时,当有修养的言行举止被老师一次次地鼓励时,孩子们慢慢变得有修养了。这样,他们就突破了原生家庭的局限,变得和父辈有所不同。在他们的抗议下,父母的那些不文明的举止,也逐渐得到了改善。整个青园社区的文明程度都得到了提升。

离开教育战线已经多年的翁开明老局长对记者说:“刘菲菲始终行走在探究教育本质的路上,她思考的角度常常是从人出发,怎么样通过教育把人的生命变得更美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思考确定青园小学校训的事。我问她,你希望把你的学生你的老师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她说,‘一个有修养的人’。我问为什么?她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感说给我听,她想把这些城郊孩子都培养成绅士。我对她的想法高度认同。后来,她与她的团队对‘修养’的内涵与外延深入思考,逐步丰富,从礼仪到道德,从文化到艺术,从为人到做事,构架出修养的体系。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两个相互融通支撑的系统。‘做一个有修养的人’的校训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家长与师生高度认可,并成为指引师生共同成长的旗帜。”

在刘菲菲看来,校训就是一所学校的信仰,学校有了信仰,就有了明确的办学方向和相应的文化气息。八年后,当她负责筹建新校青园中信小学时,她又以虔诚的心来探究设计这所学校的信仰。“青园”代表优质教育资源,“信仰、诚信、相信、信心”是教育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亦是当今社会正日渐严重的缺失。经过反复思考,她在这所刚刚诞生的学校,提出了“相信是一种力量”的校训,她需要以相信的力量不断激发师生们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我每次提出办学思想,从来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总会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有多个维度,建立一个框架,去全面实施。例如,在青园中信小学,我以校训为纲,倡导信念教育,从‘信仰内化于心、诚信外化于行、相信显化于物、信心惠化于人’四个维度来解读,相应都有课堂、教学、课程、活动、行为手册来付诸实施。全校的各项工作就会围绕在一个主题下,大家就能集中精力主打一张牌。而不是疲于今天抓文化建设,明天抓课程建设,后天又要抓别的——我们天天抓的都是‘信念教育’。”刘菲菲说。

2016年,刘菲菲调入百年老校仰天湖小学。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思考,她又为该校确立了“崇德尚学,仰天放歌”的校训。“崇德”强调做人的根本,“尚学”明晰成长的途径,“仰天”着眼自由的发展,“放歌”彰显个性的独特。“崇德尚学,仰天放歌”充分体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核心,她相信一所老校,一定能焕发出新风采。

写作,每个教师都会生长

这位校长坚持10年写周记,记录每个孩子的精彩

自2005年出任青园小学校长以来,刘菲菲一直坚持写“校长周记”。每周一篇,做书记的那些年,就改为“每周随笔”。这个习惯,她坚持十多年了。

每周写一篇周记,短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至少涵盖三个内容:一周看台、一周经纬、一周笔录。周记不仅有文字,而且配照片。照片都是刘菲菲用相机或手机捕捉的——学校的发展,她始终在场,她一直在用镜头和心灵去捕捉、去发现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校长周记刚开始刊登在学校的内部资料上,随着公众号、朋友圈等自媒体的出现,菲菲的校长周记便为更多的人知道了。

孩子们看到自己出现在校长周记里,就会感受到一种激励。家长看了刘校长的周记,对学校的做法就多了一份了解和理解。同行看到她的校长周记,会有一份触动和启发。社会上的人看到她的校长周记,感受到的是教育工作者的敬业。提起刘菲菲的校长周记,很多人都有着由衷的敬意。

“我看过校长写的周记,每篇周记,少的几百字,多的几千字,一周要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何况写的水平还蛮高——我常常想写点什么,往往早上一起来,繁杂的工作就已经把全天都占满了,根本挤不出时间来。菲菲校长能做到,说明她能非常专注于她所钟爱的教育。”老局长谢巍说。

如今,刘菲菲的校长周记在天心区甚至长沙市已成为一种品牌,她说:“我所在学校之所以人心安定,家长认可,社会给好评,我觉得与‘校长周记’发挥的沟通、引领作用是分不开的,校长周记已成了家长了解学校的窗口。”

刘菲菲不仅自己写,也激励学校的教师写,督促行政团队写。她认为,写教育博客,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最好的方式之一。今天过得很精彩,为什么精彩?或者今天有点沮丧,为什么沮丧?越是原生态的东西,越是精彩。写博客反过来会影响生活的质量,要想博客写得精彩,就要活得不平庸。凭经验和感觉写一辈子教案的教师很难成为名师,但利用博客认真进行教育研究和反思的人,不需要太长时间就有可能成为学者型教师。

青园小学最初与刘菲菲一起创业的那些中层和教师,深受她的影响,成长很快,后来有二十余人成为各个学校的校长、书记、副校长。

胡超华老师是一名追随刘菲菲校长到青园中信小学的老师,菲菲看到胡超华有写作的兴趣与禀赋,就建议她写《教研手记》,并指导她如何将工作感悟和经验转化为文字。这一写,不得了,仅2015至2016年,她就公开发表了11篇教育论文和随笔。

胡超华说:“菲菲校长能说会写,文笔优美,十几年如一日坚持撰写《校长周记》,勤奋如斯,令人感佩。她喜欢提携年轻,嘉许才华,她常常指导年轻人撰写教学案例、论文、课题报告,指引我们走向科研之路。我的每一篇获奖(发表)的论文几乎都经过了她的‘检阅’, 每一堂有价值的课,都经过她的点拨或打磨。在她的鼓励下,我尝试撰写《教研手记》,打造了继‘校长周记’之后属于青园中信的另一张管理名片!”

青园中信小学的语文老师曹永健感慨:在青园中信小学,写作像呼吸一样自然。刘菲菲笔耕不辍,十几年如一日,她在写一首最长的教育诗;张文书记开写“书记漫谈”,以现象学的姿态,还原教学场景;教研主任胡超华的“教研手记”,成为一张新名片;还有李楠的“喃声细语”,大队部胡芳的“芳心快语”,陈璞的“班主任手记”……在这所小学,教师在省级甚至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以写反思推动“教”与“育”,新教师置身于这样的场域,不出一年,个个为“上课能手、评课达人”。

传道,相信鲜花就在远方

这位校长坚持10年写周记,记录每个孩子的精彩

有一首歌,唱出了世人都迷惑的一个问题——时间都去哪儿了?

刘菲菲也常常自问,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每一天都是满满的工作,除了学校的整体规划外,她需要花很多时间与教师、与家长、与社会沟通。她在青园中信小学三年,嗓子都是哑的,因为学校是全新的,教师队伍与青园小学公选师资的情况又有所不同,老师们太年轻,需要一件事一件事、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引导,需要一个人一个人给予具体的关怀,而她又是那么一个情感细腻的人。

“古人说,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作为一个校长,与身边的人打交道的每一刻,都是正心、修身的机会,传递出的都是一个校长的人生信念。我想传递的信念是,教育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是美好的。”在仰天湖的校长办公室,刘菲菲对记者说。

“我妈妈腿摔折了,刘校长一直宽慰我,说现在医疗很发达,没事的,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跟姐姐说。我有一次身体不舒服,去医院了,那天她没在学校,还安排了人去医院看我。她对我们这些做工的人,都一视同仁。跟她一起做事,很开心,不管赚钱多少,都愿意跟着做。到外面出去玩,她都是说说笑笑,一会儿帮你拍照,一会儿跟你开玩笑。刘校长对我们的小孩都很照顾,孩子念二年级了,在本校读书。变天时,她经常提醒我们要给孩子加衣服。”青园中信小学的厨师,被刘菲菲称为“舌尖工程师”的向其絮絮叨叨地告诉记者。

青园中信小学传达室保安张小玲感叹:“我有困难时,刘校长很愿意帮。她从不摆架子,很体谅我们的辛苦。新学校开学,校园里垃圾很多,好脏的,她也跟我们一起搞。她不分什么高低贵贱,让我和厨师参加学校‘十大年度创业精英’的评选,我们居然都评上了。我们创什么业咯,不就是看门和做饭吗?可刘校长说,把门想办法看好,把饭菜做得老师和孩子们都爱吃,就是为学校的创业做了大贡献。”

没有几个校长,不感叹日常事务繁忙的。可是,尽管那么忙,刘菲菲硬是挤出时间来干了点别的。记者手里,有一份2016年刘菲菲的工作总结:

这一年,求学路上,她两次走进新学校香山训练营;一次走进北师大,“国培计划”之湖南省“未来教育家高端研修”项目培训历时两年圆满结业,她被评为“教育思想家之星”;

这一年,讲学路上,她为吉林、广西、广东、海南、湖南国培学员传道解惑十余次;

这一年,送培路上,她的足迹遍及湖南望城、衡东、邵东、永顺、洪江、桃江等十多个地方;

这一年,区域引领路上,她聚焦“校长课程领导力”,拥有了刘菲菲名校长工作室,策划实施了全区性的教师交流提升活动——“变形计”;

这一年,她走出国门,带领孩子们赴美国参加“DI”全球挑战赛获创意与创新奖;

这一年,写作路上,她依然笔耕不辍,发表文章5篇,主编2本书籍出版,十年如一日地撰写《校长周记》……

2016年10月,天心区教育局成立刘菲菲名校长工作室,为她的传道提供新的平台。教育局何阳莉副局长介绍说:“在她的引领和浸润下,名校长工作室成为了一个令人欣羡的学习共同体,一个校长成长的孵化器。”

“这么多事情,你是怎么安排过来的?”记者问刘菲菲。

刘菲菲的回答简洁有力:“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刘菲菲说,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群人走。让自己更优秀,带动更多的人优秀,让教育生活更加富有诗意——刘菲菲相信鲜花在远方,而她一直在路上。

下篇

相信是一种期待

小学是什么地方?小学是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不管是什么奇思妙想,不管看起来是多么不可能实现的期望,相信它,自然会产生一种力量,这是信念的力量。

信任,让孩子茁壮成长

这位校长坚持10年写周记,记录每个孩子的精彩

9月,又是一年的开学季。每逢开学,总是有很多家长特别是一年级新生的家长,背着孩子的书包,拿着孩子的水杯,一路护送到教室,老师怎么劝都劝不听。2017年9月3日,星期天上午,刘菲菲在仰天湖小学为两百余名新生家长进行了主题为《相信是一种力量》的讲座。她对家长们说:“学校就是孩子步入社会的开始,即便社会是个丛林,你也得让孩子自己生长出应对的本领。家长的无微不至,剥夺的是孩子成长的机会,结果会导致孩子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过度依赖家长,无法适应社会。我们要相信孩子自我生长的能力,学会慢慢放手……”

听完此次讲座之后,当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在门口向一年级小弟弟妹妹们再伸出热情的双手时,所有的新生家长,都做到了止步于校门口。

“其实,我们的家长并非不愿意正确地养育孩子,只是他们不知道怎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为人父为人母是世界上从业人员最多的‘职业’,却是一个不需要岗前培训的‘职业’。”刘菲菲说,“这就造成了‘三无牌’父母。无知,缺乏育儿的知识;无法,缺乏正确的方法;自然就容易出现‘无奈’——对孩子束手无策的局面。”

那么,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养育理念和方法,就成了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了。每到一所学校,刘菲菲都会成立家长成长的共同体,引导家长由懵懂的父母向合格父母转型,尽量减少因年轻的父母需要成长而付出的代价。

讲座之类大型的活动,带给家长的影响是冲击式的,属于理念更新层面。若想让理念转化为持久的行动,学校需要在日常的师生关系以及家校沟通里,施以春风化雨般的影响。

课程,为梦想插上翅膀

这位校长坚持10年写周记,记录每个孩子的精彩

刘菲菲一直重视学校的课程建设。她认为,课程解决的是学生吃什么的问题,课堂和活动解决的是怎么吃的问题。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怎样的人”这一目标,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国家课程提供的是“基本养分”,学校课程提供的则是丰富多彩的营养。

学生家长李军是某科技公司的3D打印美术工艺设计师,学校家委会的会长,他协助学校开发3D课程,并逐步形成学校的3D课程教师团队,建立了3D打印课程创客慕课资源库,孩子们在家里、在学校,都能随时学习设计。

“我说我可以帮助学校做3D课程,话音未落,就听到刘校长果断地说,‘好,这个很好,这个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学校一定免费为孩子们开设这个课程,让孩子们尽早接触这个领域的知识,请您尽快落实……’”已经成为义工老师的李军告诉记者:“后来我才知道,学校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孩子们购置3D打印机和材料。现在,3D打印的课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吸引了一大批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学生。我很佩服刘校长的眼光、博爱和她雷厉风行的作风。”

三个五年级的学生观察到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出行,其中一个孩子从楼梯间的声控灯和超声波传感器中找到灵感, 他给大家提出建议:在拐杖内加装超声波传感器、触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帮助盲人避障,逃离危险。他们想利用3D打印技术,结合机器人课程上学到的知识,为盲人设计制作了一种“会说话的拐杖”。会说话的拐杖是在普通拐杖基础上改造的,具有红外线避障功能、GPS定位、实时温度检测、CO报警灯功能,可以支持记录老人行走的步伐;路上遇险提醒盲人注意避让,当盲人忘记拐杖放哪时,可以通过遥控器找到拐杖;该拐杖还具有测量体温,有毒气体检测等功能。后来,此作品荣获第九届长沙市机器人创意大赛一等奖。

2016年5月下旬,刘菲菲和领队周汝老师带着青园中信小学DI辰星队,赴美国参加Global Finals 2016 DI,获得创意与创新奖!本次大赛,共有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支大、中、小学生优胜队参与六个项目总决赛,较往年相比,竞争更加激烈。比赛期间,孩子们还结识了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友好队,并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交上了国际朋友,孩子们很开心。

刘菲菲深知,创新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有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她都想办法投入。3D打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数学,尤其是工程和创意设计的兴趣,带来实践与理论、知识与思维、现实与未来的三方面结合。有了好的载体,学生们一不小心就在创造。

刘菲菲很善于挖掘课程资源,校园内一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元素,都是她开发和运用的课程资源。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课程:《阅读课程》《校友大讲堂》《环保大视野》《纳税人学堂》《品格课程》《医生课堂》《非遗课程》……

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的生命更加丰盈,为他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文化,给心灵润泽滋养

这位校长坚持10年写周记,记录每个孩子的精彩

2017年9月,刘菲菲所著的《新建学校的文化建设创新探索》一书出版。

学校最值得品味的元素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精神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著名教育学者夏风专门为该书作序,他认为,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教育应有之义。刘菲菲校长严谨笃学,深入研究,全面细致地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善于对教育和文化进行定位、关联、融合,这本书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刘菲菲校长在文化引领、学校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体现了极强的教育系统思维、学术创新精神和教育务实态度,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和指导意义。作为行走在教育家成长之路上的卓越校长,刘菲菲无疑为广大校长、教师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做”学问,不仅是想做、去做,更须能做、善做。刘菲菲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做出来的。了解她的人,都了解她于校园文化的善做之处:善于总揽全局,善于把握重点,善于掘进纵深,善于打造亮点,善于“套牢”实际,善于开拓创新。

在“信文化”的影响下,师生们的生命得到了润泽。

张童译的妈妈说:“开新生家长会时,听着菲菲校长的专题讲座,我们仿佛也和孩子一样成了青园中信小学的一名学生,开始对它有了依恋之情。会上,校长深入浅出地解读学校文化,以及她的办学理念,我们很快便接纳了这位相信奇迹、创造奇迹的校长,我们相信孩子在这里求学是幸福的。”在张童译妈妈心里,学校文化是可见、可感、可以触碰得到的美好。

“相信是一种力量,这是学校的校训,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在充满信任和鼓励的氛围里,我组建了学校的健美操队,一路往前,带着这支年轻的队伍先后获得了湖南省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和三人操的第一名,湖南省阳光体操节小学组第一名。”吴彬老师说。学校文化,在她这里不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的力量。

后记

作为校长,刘菲菲经常三问自己:“学生喜欢你吗?教师喜欢你吗?他们学习、工作在你当校长的学校,快乐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她喜欢在校园里,在人群中,一边行走,一边观察教师、学生的生活状态,在安静中去读懂每一个生命的美好。(未来教育家 宋丛春)

相关推荐

关于爱情的短句给几个undefined情诗短句现代.《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阅读全文]

关于感恩的句子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阅读全文]

上一篇:下雪作文(下雪作文结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