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书画名言过时了吗?当代创作还适用吗?

书画名言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凝聚了历代艺术家毕生的经验、感悟与智慧,这些名言不仅是技法的总结,更是对艺术精神、人生境界和哲学思想的深刻洞察。

书画名言过时了吗?当代创作还适用吗?-图1

我将这些名言分为几个类别,以便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总论与精神修养

这类名言强调书画的根本在于“心”,是艺术家内在修养与品格的外在体现。

  1. “书乃心画。”

    • 出处:西汉·扬雄《法言·问神》
    • 释义:书法是画家心灵的图画,意思是书法作品直接反映了作者的性格、情感和思想境界。
    • 感悟:艺术创作是“心手相应”的过程,技巧固然重要,但内心的真诚与格调决定了作品的最终高度。
  2. “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 出处: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 释义:一个人的品格如果很高雅,他作品中的气韵(精神气质)也必然高超;气韵一旦高超,画面的生动传神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 感悟:艺术的高度最终取决于艺术家的人格高度,画品、书品与人品是统一的。
  3.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出处:唐代·张璪(zǎo)
    • 释义:艺术创作要以大自然(造化)为师,但同时要通过内心的感悟、思考与加工(心源),才能创作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作品。
    • 感悟:这是中国艺术创作的核心法则,既要深入生活,观察自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融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做到主客观的统一。

笔墨技法

这类名言具体阐述了书画中用笔、用墨的精要之处。

  1. “力透纸背。”

    • 出处:形容书法用笔功力深厚。
    • 释义:笔锋的力量仿佛穿透了纸的背面,形容笔力雄健,入木三分。
    • 感悟:这不仅是物理上的力量,更是精神上的专注和气势的贯通,好的线条是有生命、有力量、有质感的。
  2. “屋漏痕。”

    • 出处:唐代·颜真卿(一说为怀素)
    • 释义:形容书法笔画如雨水在墙壁上蜿蜒而下,自然、浑厚、含蓄,没有丝毫刻板的痕迹。
    • 感悟: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天成、充满内在韵律的美感,反对过于雕琢和匠气的笔法。
  3. “墨分五色。”

    • 出处:中国画理论术语。
    • 释义:指以单一的水墨,通过加水量的多少,可以表现出焦、浓、重、淡、清五种不同的层次,如同五彩缤纷的色彩一样。
    • 感悟:这体现了中国画对“墨”的高度驾驭能力,墨色不仅是黑色,更是承载了光影、空间、情绪和意境的丰富语言。
  4. “笔意贵留。”

    • 出处:中国画理论。
    • 释义:用笔的意趣贵在“留”,即含蓄、有余韵,不能一泻无余。
    • 感悟:艺术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笔断意连,留白处皆是想象,给观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意境与气韵

这类名言关乎作品的灵魂——气韵生动和意境营造。

  1. “气韵生动。”

    • 出处:南朝·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之首。
    • 释义:评价绘画作品的首要标准,指作品描绘的对象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活力和精神气质,并且表现得淋漓尽致。
    • 感悟:这是中国画的最高追求,一幅画不仅仅是形似,更要“神似”,要能传达出对象的灵魂和画家的情感。
  2. “意在笔先,画尽意在。”

    • 出处:唐代·王维(一说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
    • 释义:在下笔(动笔)之前,心中已经有了完整的构思和意境(意在笔先);当画作完成时,所要表达的意蕴依然完整地保留在画面之中(画尽意在)。
    • 感悟:强调了构思的重要性,创作不是即兴涂抹,而是胸有成竹后的从容表达,最终目的是为了“立意”。
  3. “画山水,最重要气韵。”

    • 出处:明代·董其昌
    • 释义:山水画创作,最关键的是要表现出山水的整体精神风貌和生命力。
    • 感悟:山水画的最高境界不是画出一座山、一片水,而是要画出山水所承载的宇宙精神和哲学意味,达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境界。

传承与创新

这类名言探讨了学习传统与突破自我的关系。

  1.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 出处:清代·郑板桥
    • 释义:学习我的精神和方法,并加以发展,才能有生命力;如果仅仅模仿我的外表和形式,没有自己的创造,那艺术生命就死了。
    • 感悟:这是对艺术传承的深刻洞见,学习是为了“得心”,而不是为了“貌合”,真正的继承是精神的延续和个性的发展。
  2. “笔墨当随时代。”

    • 出处:清代·石涛
    • 释义:绘画的笔墨技法应当与所处的时代同步发展,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
    • 感悟:艺术不能脱离时代,艺术家既要继承传统,也要勇于创新,用新的语言去表达新的感受,使艺术具有时代活力。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出处:明代·董其昌(引自古人思想)
    • 释义:要广泛地阅读,积累学识(读书);同时要亲身体验,游历四方,开阔眼界(行路)。
    • 感悟:这是成为大家的不二法门,学识的深度和生活的广度,共同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厚度和格局。

画如其人与心境

这类名言揭示了艺术创作与艺术家心境状态的紧密联系。

  1. “书如其人。”

    • 出处:流行说法,源于“书乃心画”。
    • 释义:一个人的书法风格,直接反映了他的人品、性格和学识。
    • 感悟:看字如看人,通过笔墨的方圆、刚柔、疾徐,可以窥见作者的内心世界。
  2.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 出处:宋代·苏轼《送参寥师》
    • 释义:内心因为宁静,才能洞察世间的万物运动;心境因为空明,才能容纳万千景象。
    • 感悟:这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重要心态,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澄怀观道,捕捉到最本质的美。
  3. “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 出处:元代·倪瓒(云林)
    • 释义:我用洒脱、随意的笔法来作画,并不追求外表的相似,只是为了自己抒发情怀、愉悦身心罢了。
    • 感悟:这代表了文人画的一种重要精神——“写意”,艺术创作的首要目的是表达自我,而非取悦他人或复制现实。

希望这份整理能帮助您更好地领略中国书画名言的魅力!这些智慧至今仍对艺术爱好者和创作者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