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道与人生哲理类
这类名言超越了棋盘本身,揭示了围棋与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之间的深刻联系。

-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 出处:民间广为流传,是理解围棋文化内涵的基石。
- 解读:这句话是所有围棋比喻的源头,棋盘上的起落、得失、进退、取舍,都映射了人生的轨迹,每一步棋的选择,都像人生中的一个决定,充满了机遇与风险,需要深思熟虑和长远眼光。
-
“棋品即人品。”
- 出处:中国古代棋训。
- 解读:下棋的态度和方式,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是沉着冷静还是急躁冒进?是尊重对手还是狂妄自大?是遵守棋风还是投机取巧?这些都能在棋盘上体现出来,一个优秀的棋手,必然具备高尚的品德。
-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
- 出处:北宋文学家苏轼(一说为其弟苏辙)。
- 解读:这是对围棋胜负观的经典阐述,下棋的目的不应仅仅是追求胜利,赢了,固然值得高兴,但更重要的是从胜利中总结经验;输了,也并非全然是坏事,它可以暴露自己的不足,成为进步的阶梯,这种豁达的心态,是棋道乃至人道的至高境界。
-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后被广泛应用于围棋。
- 解读:在围棋中,时机稍纵即逝,该攻击时犹豫不决,该防守时瞻前顾后,往往会错失良机,甚至导致全局的被动,这句话强调了果断决策的重要性。
战术与战略思想类
这类名言是棋盘上的实战指南,充满了智慧。
-
“金角、银边、草肚皮。”
- 出处:围棋入门口诀,是围棋最基本、最重要的效率原则。
- 解读:指明了棋盘上不同位置的价值。角部用最少的棋子可以围住最大的地盘,价值最高(金角);边部次之(银边);而中央(腹地)则需要用更多的棋子来围空,效率最低(草肚皮),开局抢占角部,是最高效的下法。
-
“宁失一子,不失一先。”
- 出处:围棋谚语。
- 解读:“先手”指下出棋后,迫使对方必须应一手,从而掌握主动权,这句名言强调了“先手”的价值高于一两颗棋子的价值,有时为了抢到先手,主动舍弃一些无关紧要的棋子是值得的,这体现了围棋中“舍小就大”的战略思想。
-
“敌之要点,我之要点。”
- 出处:围棋格言。
- 解读:棋盘上最关键、最需要占据的点,往往是双方共同的“急所”,当对手想去抢占某个要点时,那个点通常也正是你必须要防守或占据的位置,这要求棋手具备极强的判断力,能迅速识别出全局的攻防要点。
-
“两活勿连,两断勿分。”
- 出处:围棋谚语。
- 解读:这是关于棋子效率的两条基本原则。“两活勿连”:如果两块棋都已经是活棋(有两只“眼”),就不必再用棋子将它们连在一起,那样会浪费棋子。“两断勿分”:如果对方的棋子已经被你切断成两块,就不要急于去吃掉其中一块,而应该继续施加压力,让两块棋都陷入困境。
心态与境界修养类
这类名言强调了下棋时心态的重要性。
-
“弈者静心,静心弈棋。”
- 出处:围棋座右铭。
- 解读:下棋需要绝对的专注和冷静,只有内心平静,才能清晰地计算局势,准确地判断得失,心浮气躁之下,很容易走出臭棋,这句话既是要求,也是方法。
-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出处:民间俗语,源于围棋。
- 解读:围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一步小小的失误,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局面的崩溃,它告诫人们,无论做何事,都要谨小慎微,注重细节。
-
“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 出处:源自围棋高手柯洁的感悟,背后有更深的典故。
- 解读:真正的高手,其棋风往往是稳健、均衡、滴水不漏的,他们追求的不是靠一招石破天惊的“妙手”来赢棋,而是通过步步为营、不犯任何错误,让对手无懈可击,最终赢得胜利,这体现了从“术”到“道”的升华,是最高境界。
历史与经典名句
这类名言源自古代棋手或文学作品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
“手谈”
- 出处:魏晋时期,文人以棋会友,称下棋为“手谈”。
- 解读:意为“用手交谈”,下棋时,双方通过落子的方式来交流思想、探讨棋理,无需言语,这赋予了围棋一种高雅、含蓄的文化内涵。
-
“烂柯”
- 出处:南朝梁代《述异记》中记载的典故。
- 解读:晋代一个叫王质的人上山砍柴,看到两个童子下棋,便驻足观看,一局棋罢,他发现斧头的木柄(柯)已经腐烂了,等他回到村里,才知已过了百年,后人便用“烂柯”比喻世事变迁,或指围棋中时间流逝、物我两忘的境界。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出处:唐代韩愈《师说》。
- 解读:虽然不是直接关于围棋,但这句话完美诠释了围棋世界,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在棋道上有所领悟,都可以为师,围棋是一门需要长期钻研的专门技艺,每个人都应尊重他人的专业。
这些围棋名言,既是棋盘上的智慧结晶,也是可以指导我们生活的宝贵财富,希望这份总结能让你对围棋有更深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