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幼儿园教师的诗歌朗诵,幼儿园教师的诗歌朗诵视频

诗歌,是语言的精魂,是情感的凝练,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掌握诗歌朗诵的艺术,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语言表现力,更能将一颗颗美好的文学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田,这不仅是教学技能的展现,更是一次次与童心共鸣的美育实践。

幼儿园教师的诗歌朗诵,幼儿园教师的诗歌朗诵视频-图1

探源寻根:理解诗歌的内核

一首优秀的诗歌,其生命力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进行朗诵教学前,教师自身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是首要前提。

  • 关注作者与时代背景:每一首诗歌都是作者在特定时代、特定心境下的产物,在带领孩子们朗诵骆宾王的《咏鹅》时,教师若能了解这是诗人七岁时的作品,便能更好地捕捉到其中纯真、活泼的童趣视角,朗诵时自然流露出一种发现新鲜事物的惊喜,而选择金波、柯岩等现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时,了解他们为儿童创作的初衷,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诗歌中贴近现代儿童心理的情感基调,理解作者,就是与诗歌的灵魂对话。

  • 剖析创作背景与意图:诗歌的诞生往往有其特定的缘由,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象,还是抒发内心情感,亦或是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其创作背景决定了诗歌的情感色彩,教师在备课时,应探寻这首诗是因何而作,是看到春日美景的欣然记录,还是对某种品格的赞美?明确了这一点,朗诵的基调——是欢快明亮,是温柔舒缓,还是铿锵有力——就有了坚实的依据。

声情并茂:掌握朗诵的核心手法

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是一门需要精心雕琢的艺术,对于幼儿来说,声音的吸引力远大于文字本身。

  • 语音的规范化与感染力:标准的普通话是基础,它能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但更重要的是语音的感染力,这包括:

    • 重音:通过强调诗句中的关键词(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表达核心意象的名词),来凸显诗歌的重点。“毛浮绿水”,重音落在颜色词上,画面感瞬间增强。
    • 停连:根据诗句的意群和情感节奏,合理地安排停顿与连接,适当的停顿能制造悬念,给听众留下想象的空间;流畅的连接则能表现情绪的延续。
    • 语调:避免一成不变的腔调,根据诗句内容,语调应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用以表现疑问、惊叹、陈述、欢快等不同情绪。
  •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和现代儿歌,天生具有音乐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表现这种音乐美,对于五言、七言绝句,要读出其固有的节拍;对于现代诗,则要感受其内在的情感节奏,朗朗上口的韵律感,能深深吸引幼儿,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语感。

  • 表情与肢体语言的辅助:幼儿园教师的朗诵,是全身心的投入,面部表情应随着诗歌内容自然变化,喜悦、好奇、温柔、坚定,都应通过眼神和笑容传递给孩子,适度、优美的肢体动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朗诵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时,一个模仿白鹅昂首的优雅动作,远比干巴巴的讲解更为生动传神。

寓教于乐:诗歌在幼儿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诗歌不应只存在于语言课上,它可以巧妙地融入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成为滋养幼儿心灵的甘泉。

  • 情境化朗诵:将诗歌与具体情境结合,在春天,带孩子们到户外,站在绽放的花树下朗诵春天的诗句;在雨天,听着窗外的雨声,朗诵关于雨滴的童谣,让诗歌与孩子的真实体验相连,他们感受到的就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度、有气味、有色彩的世界。

  • 游戏化体验:将诗歌朗诵设计成好玩的游戏,可以为诗歌配上简单的节奏律动,让孩子们边拍手边朗诵;可以将故事性强的诗歌改编成微型情景剧,由孩子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还可以利用沙锤、响板等小乐器,为朗诵伴奏,增强节奏感和趣味性。

  • 艺术化融合:鼓励孩子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将听觉意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反之,也可以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画作配上一两句小诗,这种诗画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选择朗诵的诗歌,其价值不仅在于文学技巧的高低,更在于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是否能与幼儿的生命体验产生连接,我们通过声音、表情和情感,为诗歌插上翅膀,让它飞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这个过程,是教师自身文化底蕴、教学智慧与儿童观的整体呈现,当我们以一颗虔诚的童心去感受诗歌,再以专业而充满爱意的方式传递出去时,我们便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一生受用的审美种子与人文情怀,这或许就是幼儿诗歌朗诵教学最深远的意义所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