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幼儿教师简单诗歌朗诵,幼儿教师简单诗歌朗诵视频

在幼儿教育的多彩画卷中,诗歌朗诵宛如一缕清新的风,它用优美的韵律和生动的意象,为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和情感熏陶打开了一扇窗,选择适合幼儿的诗歌进行朗诵,不仅是一项教学活动,更是一次美的旅程,本文将引导您深入了解如何为幼儿挑选和演绎这些简短而富有魅力的诗篇,从源头到实践,为您提供清晰的教学思路。

幼儿教师简单诗歌朗诵,幼儿教师简单诗歌朗诵视频-图1

溯源:精选诗歌的出处与作者

为幼儿选择诗歌,源头至关重要,优秀的儿童诗歌往往出自大家之手或经典的童谣集。

许多著名的文学家都曾为孩子们写下充满童趣的诗篇,我国“儿童诗”的重要推动者金波先生,他的作品如《小树谣曲》等,语言浅显、意境优美,充满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非常适合幼儿聆听和跟读,另一位代表人物樊发稼先生的诗作,也常常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世界,充满奇思妙想。

流传已久的传统童谣也是宝贵的资源库,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小老鼠上灯台》等,它们经过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凝结了民间智慧,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极易引发幼儿的共鸣,这些作品的作者虽不可考,但其生命力正证明了其符合儿童天性的特质。

在选择时,我们应优先考虑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诗歌,它们确保了内容的纯正与健康,为幼儿的朗诵活动奠定了安全、优质的基石。

探境: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与情感内核

每一首优秀的诗歌都承载着特定的情感与意境,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即便面对的是短小的诗作,深入理解其创作背景与核心情感,也是成功演绎的关键。

在准备朗诵金波的《春风娃娃》时,教师需要体会到作者对春天、对生命的礼赞,诗中把春风比作一个顽皮、忙碌的“娃娃”,它“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理解了这份欢快与生机,教师在朗诵时才能自然地将语调处理得轻盈、活泼,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播撒春天的使者。

再比如,面对传统童谣《十二月水果歌》,教师则需要把握其知识性与韵律感结合的特点,这首童谣通过月份更迭介绍不同水果,充满了生活气息,理解了其传播生活常识、感受时序变化的初衷,朗诵时就会更注重语言的清晰和节奏的稳定,帮助幼儿在韵律中认知世界。

教师自身先与诗歌的情感产生连接,才能在朗诵时通过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将这种情感准确地传递给幼儿,引导他们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美好世界,而不是进行机械的读音重复。

致用:课堂朗诵的实践方法与技巧

将一首静态的诗歌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活动,需要巧妙的方法和精心的设计。

  1. 情境创设法:在朗诵前,通过图片、音乐或简单的故事,为诗歌营造一个相应的氛围,在朗诵关于雪花的诗歌前,可以播放一段轻柔的冬日音乐,展示雪景图片,让孩子们先“进入”诗歌的场景。
  2. 分层朗诵法:不要急于让幼儿完整跟读,教师应先进行完整的、带有表演性质的示范朗诵,让幼儿整体感知,可以分句带领幼儿模仿,特别关注诗句中的重点词和韵律点,再尝试让幼儿集体或个别进行完整朗诵。
  3. 游戏融入法:将朗诵与游戏结合,在朗诵涉及动作的诗歌时(如“小手拍拍”),可以边念边做动作;对于有角色对话的诗歌,可以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这能让朗诵过程变得趣味横生。
  4. 多感官刺激法:除了听和说,还可以调动其他感官,朗诵关于水果的诗歌时,可以出示真实的水果或模型;朗诵关于动物的诗歌时,可以模仿动物的叫声或形态,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传神:提升朗诵表现力的核心手法

掌握基本的朗诵技巧,能让诗歌的魅力倍增,对于幼儿教师,以下几项手法尤为实用:

  • 音色与语调的运用:根据诗歌内容变化声音,表现小动物时可以用清脆、细高的声音;表现大树、巨人时可以用低沉、缓慢的声音,语调要避免平淡,疑问、惊奇、欢快等情绪都应通过语调的起伏来体现。
  • 节奏与重音的处理:儿童诗歌通常节奏感强,教师要找准其内在的节拍,做到断句自然,快慢有序,通过重读关键词,可以突出诗歌的重点,帮助幼儿捕捉核心信息。“小小蝴蝶,穿衣”中的“小小”和“花”字适当加重,画面感立刻就增强了。
  • 表情与肢体的配合:朗诵不仅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教师温暖的笑容、好奇的眼神、与诗歌内容相匹配的手势(如用手势表现“高”、“低”、“圆”),都能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辅助他们理解诗意。
  • 停顿的魔力:恰当的停顿能制造悬念,强调重点,并给幼儿留下理解和反应的时间,在关键诗句之前或之后的一个短暂停顿,往往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幼儿诗歌朗诵的成功,不在于技巧的复杂高超,而在于教师是否怀着一颗童心,真诚地去感受和表达,当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与孩子们一同在诗歌的韵律中嬉戏,一同为诗中描绘的景象而惊喜时,语言学习的种子便已在愉悦的土壤中悄然生根,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经历的一场关于声音、节奏和想象力的美好探索,其价值远超于学会一首诗本身。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