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基础入门 (选择与填空)
这部分主要考察对诗歌基本概念、著名诗人及作品的了解。

选择题
-
下列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王维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A. 王维 B. 孟浩然 C. 高适 D. 岑参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哪位诗人诗歌的评价? A. 陶渊明 B. 李白 C. 王维 D. 柳宗元
-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谁? A. 张若虚 B. 张继 C. 杜牧 D. 李商隐
-
下列哪部作品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A. 《楚辞》 B. 《诗经》 C. 《汉乐府》 D. 《唐诗三百首》
填空题
- 唐代诗歌风格多样,李白的诗歌风格是____,杜甫的诗歌风格是____。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词《____》。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初唐诗人____的名句。
- 宋代词坛,苏轼的词风是____,而柳永的词风则是____。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____(作者)的《声声慢》开篇。
第二部分:进阶提高 (简答与赏析)
这部分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简答题
- 什么是“乐府诗”?请举例说明。
- 什么是“边塞诗”?它的主要题材和情感基调是什么?请举出两位代表诗人。
- 什么是“词”?它与“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主要区别?
- 简要解释“建安风骨”的含义。
- 什么是“咏史诗”?请举出一句著名的咏史诗句。
诗歌赏析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它在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三部分:挑战自我 (综合与创作)
这部分考察综合运用知识和一定的创作能力。
综合题
-
请将下列诗人与其对应的流派或称号用线连接起来。
- 李清照 豪放派
- 辛弃疾 花间派
- 李煜 婉约派
- 温庭筠 词中之帝
-
“诗言志,歌咏言。”请谈谈你对“诗言志”的理解,并结合一位诗人的具体作品进行说明。
-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月亮”的意象,它通常承载着哪些情感?请至少举出三种不同的情感,并各举一例诗句。
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基础入门
选择题
- B. 李白,解析:李白诗风飘逸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被誉为“诗仙”。
- A. 王维,解析:此句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描绘了边塞雄浑壮阔的景象。
- C. 王维,解析:王维的诗歌多描绘山水田园,意境空灵,画面感极强,苏轼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高度评价其艺术成就。
- A. 张若虚,解析:《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的孤篇横绝之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 B. 《诗经》,解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填空题
- 豪放飘逸;沉郁顿挫。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王勃。
- 豪放派;婉约派。
- 李清照。
第二部分:进阶提高
简答题
- 答: 乐府诗最初是指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乐府”所采集、创作的诗歌,后来,成为一种诗体,指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和战争徭役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都是著名的乐府诗。
- 答: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其主要题材包括:边塞风光、战争场面、戍边艰辛、思乡之情,情感基调多为慷慨悲壮、雄浑苍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 答: 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萌芽于南朝,唐代兴起,宋代达到顶峰,它与诗的主要区别在于:
- 格式: 词有固定的词牌名,每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押韵都受词牌的限制,比诗更格律化。
- 功能: 诗多用于言志、咏史、写景等,而词更侧重于抒发细腻、婉转的个人情感,尤其是男女之情。
- 答: “建安风骨”是汉末建安时期文学的风格特色,其内容上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情感上则表现为慷慨悲凉、梗概多气的阳刚之美,代表作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
- 答: 咏史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题材,借古讽今或抒发怀古之情的诗歌,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借陈朝的灭亡来讽刺晚唐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诗歌赏析题
- 答: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高远的黄昏画卷:夕阳依傍着连绵的群山缓缓落下,滔滔黄河之水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画面感极强,气象万千。
- 答: 这句诗蕴含了积极进取、不断攀登、高瞻远瞩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想要看得更远、成就更大,就必须站得更高、付出更多努力,在全诗中,它起到了点明主旨、升华意境的作用,由写景转入抒情,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完美结合,使得这首小诗蕴含了无穷的哲理和力量。
第三部分:挑战自我
综合题
-
连线:
- 李清照 ———— 婉约派
- 辛弃疾 ———— 豪放派
- 李煜 ———— 词中之帝
- 温庭筠 ———— 花间派
-
答: “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观点之一,意思是诗歌是用来抒发和表达作者的志向、抱负、情感和思想观念的,它强调了诗歌的抒情言志功能,曹操的《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直接抒发了他虽然年老,但依然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豪迈情怀,是“诗言志”的典范。
-
答: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是一个核心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情感:
- 思乡之情: 月亮是游子思乡的寄托,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离愁别绪: 月亮常与离别相联系,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