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言警句
这些名言语录多出自儒家经典,言简意赅,深刻阐述了孝道的内涵。

-
百善孝为先。
- 出处:清代《围炉夜话》。
- 释义:在所有善行中,孝顺父母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是流传最广、最为人熟知的关于孝道的格言。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
- 释义:我们的身体、每一寸皮肤、每一根头发,都是父母给予的,绝不能让它受到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这强调了珍爱自身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孝顺。
-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
- 释义:孝道,是所有品德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产生的根源,说明了孝道在社会伦理和个人修养中的核心地位。
-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出处:《论语·为政》。
- 释义:现在所谓的孝,仅仅是能够赡养父母,狗和马也都能被人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赡养它们和赡养父母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强调了“敬”在孝道中的重要性,超越了物质供养。
-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出处:《论语·为政》。
- 释义: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和悦的表情,是最难做到的,遇到事情,年轻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长辈享用,这就能算是孝了吗?孔子进一步指出,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愉悦的侍奉态度,比单纯的物质供给更为重要。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出处:孟郊《游子吟》。
- 释义:谁能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般的慈母恩情呢?这句诗用比喻的手法,深刻表达了子女难以回报父母深恩的感慨。
经典诗词名句
这些诗词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孝行的具体场景和真挚情感。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出处:孟郊《游子吟》。
- 释义:母亲在儿子临行前,一针一线地为他缝补衣裳,心里担忧他迟迟不能回家,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是孝道中“反哺”情感的重要来源。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出处:《论语·里仁》。
- 释义:父母健在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或做官,如果要出远门,也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和去处,这体现了对父母的陪伴和牵挂是第一位的。
-
谁家无风雨,何处无甘苦,劝君尽孝莫迟疑,亲存之日不能养,亲没之后空思慕。
- 出处:出自元曲,后人常引用。
- 释义:每家每户都有风风雨雨,人生何处没有甘甜与苦涩,奉劝你要尽孝不要迟疑,父母在世时不能好好奉养,父母去世后只能白白地思念追慕,强调了行孝要及时,切莫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出处:《韩诗外传》。
- 释义:树想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子女想奉养父母,父母却已等不到那一天了,这句成语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变体,是表达孝心要及时的千古名句,充满了无尽的悲伤和悔恨。
-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 出处:白居易《母别子》。
- 释义:母亲离开孩子,孩子离开母亲,在白日无光中发出悲苦的哭声,这首诗虽然主题是母子被迫分离的悲剧,但也从反面凸显了母子亲情和孝道的重要性。
-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
- 释义:我的父母多么可怜,生我养我是多么辛劳,这句诗表达了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激和深切同情。
现代诠释与感悟
除了古代的名言诗句,现代社会也对孝道有新的理解和诠释。
-
“常回家看看”
这句现代流行语,被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它朴素地表达了孝的核心:不仅是物质赡养,更是精神慰藉和情感陪伴,这与孔子所说的“色难”和“敬”遥相呼应。
-
“孝顺孝顺,顺者为孝”
这句俗语在民间流传甚广,强调了对父母意愿的尊重和顺从,现代也提倡在顺从的同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尤其是涉及原则问题时,应以理服人,而非盲从。
-
“孝”的本质是爱与感恩
在现代社会,孝的内涵被进一步拓宽,它不仅是对父母的顺从和赡养,更是一种基于爱与感恩的平等交流,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他们共同成长,都是新时代孝道的体现。
希望这份整理能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孝”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