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传应该如何正确阅读与理解?

米豆
预计阅读时长 5 分钟
位置: 首页 经典诗词 正文

《春秋公羊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专门解释《春秋》的典籍,该书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与《春秋》的起讫时间相同,其作者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国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作品特色与理论色彩

《春秋公羊传》作为今文学派的中坚,具有独特的理论色彩,主要有以下三项:

1、政治性:讲“改制”,宣扬“大一统”,拨乱反正,为后王立法。

2、变易性:形成了一套“三世说”历史哲学理论体系。《公羊传》讲“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是其雏形,董仲舒加以发挥,划分春秋十二公为“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表明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可按一定标准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春秋公羊传如何读

3、三世说:《春秋公羊传》的“三世说”包括“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据乱世”是“内其国外其夏”,“升平世”是“内诸夏外夷狄”,“太平世”则是“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

后世影响与注释书籍

《春秋公羊传》在西汉时盛极一时,景帝时设为五经博士之一,治《公羊春秋》的儒生董仲舒被推尊为“儒者宗”,公孙弘也以治《公羊春秋》而由白衣至丞相之位,东汉以后,由于古文经学盛行,《公羊春秋》逐渐失势,清代后期,《公羊春秋》一度盛行,魏源、龚自珍都提倡春秋公羊学,康有为更是以春秋公羊学为其“托古改制”的理论依据。

历代注释《公羊春秋》的重要著作有东汉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唐徐彦的《公羊传疏》、清孔广森的《春秋公羊通义》、陈立的《春秋公羊义疏》等。

项目
作品名称 《春秋公羊传》
别名 《公羊春秋》、《公羊传》
作者 公羊高
创作年代 战国
体裁特点 经传合并,传文逐句传述《春秋》经文的大义
主要理论 政治性、变易性、三世说
重要注释书籍 《春秋公羊解诂》(东汉何休)、《公羊传疏》(唐朝徐彦)、《公羊义疏》(清朝陈立)
后世影响 西汉时盛极一时,东汉以后逐渐失势,清代后期再度盛行

相关问答FAQs

问:为什么《春秋公羊传》在西汉时会盛行?

答:《春秋公羊传》在西汉时盛行的原因在于其政治性和变易性的理论色彩迎合了当时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求,书中宣扬的“大一统”思想以及“改制”的理念,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理论支持,治《公羊春秋》的儒生如董仲舒和公孙弘等人在政治舞台上的显赫地位也促进了该书的传播和影响力。

问:《春秋公羊传》的“三世说”具体是指什么?

答:《春秋公羊传》的“三世说”是一种历史哲学理论体系,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划分为三个阶段:“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据乱世”指内部混乱、外部安定的时期;“升平世”指内部相对和平、外部仍有夷狄威胁的时期;“太平世”则是内外皆和平、天下大同的理想状态,这一理论体现了历史的演进和变革的思想。

小编有话说

《春秋公羊传》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春秋》的阐释,它传达了深刻的政治理念和历史哲学,为后世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如果你对古代经典感兴趣,不妨深入了解一下这部充满智慧的作品。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春晓这首古诗应该如何书写?
« 上一篇 2025-01-13
洞庭的拼音应该如何正确书写?
下一篇 » 2025-01-1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