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谜语大全 > 成语迷语 > 文章内容

六国论原文(六国论原文及注释)

作者: 佚名来源: 网络文章 时间: 2022-03-14

Vol.372.《六国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古代文学作品选

Vol.372

Vol.372.《六国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作品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Vol.372.《六国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参考译文

战国时期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不擅长战斗。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城池给秦国,本国的国力衰微。这就是六国破灭的原因。有人问:“六国相继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它失去了强大的外援,无法单独保全自己的国家。因此才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除了通过战争夺取别国的土地外,还接受诸侯的贿赂,小到邑镇,大到城池。比较秦国通过贿赂和通过战争胜利所得的土地,贿赂得到的土地是战争得到的百倍。而诸侯失去的土地,因贿赂失去的土地数量又是因战争失去的土地数量的百倍。因此,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固然就不是战争了。

他们的先人和祖父,曝身霜露,砍伐荆棘,经历辛勤,才有了尺寸之地。后世子孙看待土地却不甚珍惜,随便就赠与了人,如同丢弃草芥一样。今天割让五城,明天割让十城,如此才得到一晚的安睡。可是早上起床,观看四周边境,秦兵又来了。然而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残暴的秦国的贪欲却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割让的越多,侵伐也就越厉害。因此不需要战争,强弱胜败就已经清楚了。而至于亡国,是理所当然的。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薪去救火一样,柴薪没有用尽,火势不会熄灭的。”这话说对了。

齐国人不曾贿赂秦国,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这是为什么呢?结交秦国而不相助其他五国。其他五国既然相继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于难。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大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最后才灭亡,这是用兵抗秦的结果。到了燕太子丹用荆轲作为对抗秦国的方法,才迅速的招来了祸患。赵国曾经和秦国五次对战, 二次失败,三次取得了胜利。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败秦军。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邯郸就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却不能坚持到最后。并且燕国和赵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消灭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可以说智谋和力量都已经孤危了,战败后被灭亡,这实在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不派刺客,赵国的良将还在的话,那么,胜负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如果再与秦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说清。

唉!假如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合力抵抗秦国,那么,我认为恐怕秦国人吃饭都难以下咽。可悲啊!有这样好的形势,却被秦国长期积压的威势所胁迫,日削月割,从而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可不要使自己为别人长期积压的威势所胁迫。

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国,六国势力虽然比秦国弱,但还有可以不去贿赂秦国而战胜敌人的力量;如果凭着天下一统的大国,却重蹈六国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以下了。

解读分析

《六国论》是苏洵的代表作之一,为嘉佑元年苏洵重游京师时所作,属于《权书》十篇之一,当时被用于投献欧阳修。文中申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但实际上是在针对性的讽刺现实,借古喻今。对于宋代统治者自“澶渊之盟”以来对西夏、辽国岁输财物、屈辱求和的妥协政策进行讽诫,表示忧虑。

文章在布局上极具匠心,开篇点明主题,揭示出弊在赂秦,而后根据六国具体情形,分别围绕这一论点进行论述,具体用“割城”和齐、燕、赵三国灭亡的事实来论证赂秦之危害,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则是针对于六国提出的具体对策,认为六国应该礼遇天下谋臣和奇士,不能仅仅因为威势便被对方所迫。在文章的最后,则是面对现实,讽谏北宋统治者应该改变屈辱外交,抗击外敌,与开头呼应。作者的本意也一目了然。整篇文章结构严谨,议论纵横。或引物托喻,或指事析理,极尽跌宕恣肆之妙。朱晴川品论此文说:“借六国赂秦而灭,以暗讽宋事。其言痛切悲愤,可谓深谋先见之智。”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打开一往网易云音乐官方电台

相关推荐

有关“珍藏”的作文??有人给你一份祝福,有人给你一份关心,这是多么的好。相信那每一份祝福和关心都包含着无限的真心。友谊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有了这份祝福,友谊无时不支撑...[阅读全文]

关于古人读书名言警句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5、敏...[阅读全文]

上一篇:有关马的故事(有关马的故事30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