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源头与早期发展
诗经 (The Book of Songs) - 中国诗歌的起点
- 年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 - 前6世纪)。
-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儒家“五经”之一,被誉为“诗歌的源头”。
- 收录了305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风 (Fēng):即“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民间歌谣,内容多为劳动、爱情、战争和风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诗经》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关雎》、《蒹葭》。
- 雅 (Yǎ):即“雅乐”,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内容多涉及朝政、宴飨和贵族生活,较为庄重。
- 颂 (Sòng):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为歌颂祖先和神明的功德,风格典雅、华丽。
- 特点: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直叙;比:比喻;兴:托物起兴)的运用,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
楚辞 (Songs of Chu) - 浪漫主义的滥觞
- 年代:战国时期,以屈原(约公元前343年-前278年)为代表。
- 地位:中国诗歌史上第二座高峰,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 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奔放的情感和浓郁的楚地文化色彩,作品多抒发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苦闷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特点: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形式自由,想象瑰丽,情感激越,与《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并称为“风骚”,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典范。
汉魏六朝:诗歌的成熟与演变
汉乐府 (Han Yuefu) - 现实主义的延续
- 年代:汉代。
- 由朝廷乐府机构采集、创作的民间歌谣和文人作品,题材广泛,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如战争、徭役、贫困、爱情等。
- 特点:语言活泼,叙事性强,形式自由,句式以杂言为主,后逐渐发展为五言,著名的《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北朝)并称为“乐府双璧”。
建安风骨 (The Jian'an Style) - 文人诗的自觉
- 年代:汉末建安时期(公元196年-220年)。
- 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
- 特点多反映汉末的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同时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风格慷慨悲凉、刚健有力,被誉为“建安风骨”,曹植的诗歌尤其辞藻华美,对后世影响深远。
陶渊明与山水田园诗
- 代表人物:陶渊明(东晋)。
- 特点:他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描绘了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语言平淡自然,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
唐诗: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体裁完备,达到了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初唐
- 特点:六朝绮靡诗风逐渐被扭转,开始走向气象开阔、骨力遒劲,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起到了重要的革新作用。
- 集大成者: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其《登幽州台歌》气势磅礴,标志着唐诗的全面成熟。
盛唐 (High Tang) - 辉煌的顶峰
- 特点:国力强盛,诗歌风格雄浑、豪迈、开阔、浪漫。
- 两大流派:
- 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空灵幽静,充满禅意,王维被誉为“诗佛”。
-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为代表,描写边塞风光、战争生活和将士情怀,风格雄奇奔放,充满英雄气概。
- 双子星座:
- 李白 (Li Bai):诗仙,其诗歌想象奇特,豪放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盛唐气象的完美体现,代表作《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
- 杜甫 (Du Fu):诗圣,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内容沉郁顿挫,感情真挚博大,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被誉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
中唐
- 特点:在盛唐的余晖下,诗歌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局面。
- 代表人物:
- 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其诗歌通俗易懂,流传极广,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 韩愈、孟郊:追求奇崛险怪的诗风,与元稹、白居易的平易相对。
晚唐
- 特点:诗风趋向绮丽、纤细,感伤气息浓厚。
- 代表人物:
- 李商隐、杜牧:并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辞藻华丽,意境朦胧,尤其以《无题》诗著称,杜牧的诗歌则俊爽峭拔,咏史诗独树一帜。
宋词:与唐诗并称的文学高峰
如果说唐诗是“诗”的高峰,那么宋词就是“词”的巅峰,词原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词,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宋词的特点
- 题材:从晚唐五代开始,词多写男女情爱、离愁别绪,到宋代,题材大大拓宽,家国情怀、人生哲理、田园风光均可入词。
- 风格: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 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风格含蓄、细腻、柔美,多写个人情感,柳永的词流传极广,“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其词“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 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风格雄浑、奔放、开阔,将家国大事、人生感慨写入词中,打破了词的传统束缚,苏轼(苏东坡)是豪放派的创始人,辛弃疾则是其集大成者,被称为“词中之龙”。
其他重要诗人
- 陆游: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渴望收复失地,其诗充满悲壮的爱国情怀。
- 杨万里、范成大:以写田园诗著称。
元明清诗歌的演变
- 元代:诗歌成就不如唐宋,但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成为新的文学高峰,以关汉卿、王实甫等为代表。
- 明代:诗歌流派纷呈,如前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创新不足,公安派(袁宏道等)则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 清代:诗歌创作出现“中兴”局面,流派众多,如王士祯的“神韵说”、袁枚的“性灵说”,以及影响深远的“格调说”(沈德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