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徐志摩诗歌百年后,为何仍能打动当代读者?

徐志摩(1897-1931)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才华和影响力的诗人,也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志摩诗歌百年后,为何仍能打动当代读者?-图1

徐志摩诗歌的总体特点

徐志摩的诗歌风格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浪漫、灵动、柔美、音乐性强,他的诗充满了对爱、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本真的热爱。


主要主题思想

徐志摩的诗歌内容丰富,但核心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爱情

爱情是徐志摩诗歌中最核心、最动人的主题,他笔下的爱情,是热烈、真挚、理想化的。

  • 特点:他敢于直白地表达炽热的情感,将爱情描绘成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他歌颂爱情的甜蜜与神圣,也抒发失恋的痛苦与悲伤。
  • 代表作
    • 《偶然》:这首诗是爱情诗中的经典,它探讨了爱情的偶然性与宿命感。“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这几句诗充满了哲思和淡淡的忧伤,道尽了缘分的奇妙与无常。
    • 《翡冷翠的一夜》本身就充满了异域的浪漫情调,诗中充满了对恋人的不舍与思念,情感真挚而浓烈。

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深受西方浪漫主义思想影响,徐志摩将“自由”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这里的自由不仅是政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灵魂上的。

  • 特点:他渴望摆脱一切束缚,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他的理想常常与自然、光明、远方联系在一起。
  • 代表作
    • 《再别康桥》:这首诗表面上是告别母校康桥,实际上是对一段自由、美好、理想生活的告别,诗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以及“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都体现了他对那种自由、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眷恋。
    • 《我不知道风——》:这首诗充满了对未知和自由的迷茫与向往。“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梦,黯淡是梦的悲哀”,表达了一种在追寻理想过程中的孤独与困惑。

对大自然的热爱

徐志摩是一位热爱自然的诗人,他笔下的自然景物不仅仅是背景,更是他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征。

  • 特点: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之美,将自然人格化、情感化,让山水草木都充满了灵性。
  • 代表作
    • 《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喻,描绘了一幅自由飞翔、追逐爱情的美好图景。“在半空中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 这首诗是诗人自由精神和乐观人生态度的完美体现。
    • 《黄鹂》:通过对一只黄鹂鸟的瞬间一瞥,捕捉到了生命中最绚烂、最美丽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灵性的感悟。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忧思

尽管徐志摩以浪漫、轻盈的诗歌风格著称,但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军阀混战、民生凋敝的状况,也怀有深切的忧虑和批判。

  • 特点:这类诗歌风格更为沉郁、激昂,与他的爱情诗和咏物诗形成鲜明对比。
  • 代表作
    • 《残诗》:通过对一个残破场景的描绘,暗示了军阀混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 《大帅》(之一):直接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对军阀的暴行进行了血泪控诉,“刀棍子活活地打死——/你瞧,那血淋淋的刚从皮肉里出来的,是人心不是?” 诗句极具冲击力。

艺术特色

音乐性强

这是徐志摩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他深受西方诗歌和格律诗的影响,非常注重诗歌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感。

  • 表现:他善于运用叠词、复沓、排比等手法,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如音乐般优美,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回环往复,余音袅袅。

意象丰富,语言灵动

徐志摩是运用意象的大师,他总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并将其转化为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意象。

  • 表现:他的语言清新、自然、活泼,充满了流动感,他擅长将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立体、生动的诗歌意境,在《再别康桥》中,他选取了“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一系列优美的意象,构建出康桥宁静而梦幻的画卷。

结构精巧,形式灵活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讲究诗歌的建筑美和形式美,他的诗歌结构严谨,但又不过分拘泥于格律,形式灵活多变,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情感的表达。


代表作赏析:《再别康桥》

这首诗是徐志摩的“压卷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不朽的经典。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

  • 情感基调:全诗笼罩在一种淡淡的、宁静的忧伤之中,这不是生离死别的悲痛,而是一种对美好往事的深情眷恋和惜别。
  • 结构之美:首尾两节回环呼应,结构对称,形成了一种完美的音乐感和建筑美。
  • 意象之美:诗中“金柳”比作“新娘”,是绝妙的比喻,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了,充满了柔情蜜意。“天上虹”、“彩虹似的梦”、“星辉”等意象,共同构筑了一个梦幻、唯美、充满诗意的康桥世界。
  • 语言之美:语言极其朴素、自然,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情感和韵味。“轻轻的”、“悄悄的”等叠词的运用,精准地传达了诗人不忍惊扰这份宁静的心情。

历史地位与影响

徐志摩是新诗格律化(即“新格律诗”或“新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与闻一多等人共同开创了“新月诗派”,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新诗的艺术水准。

他的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尽管他的人生短暂,但他的诗歌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徐志摩的诗歌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诗歌土壤中结出的美丽果实,他用生命和才华,为新诗开辟了一条通往艺术殿堂的道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