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一行)

感恩,是人生中温暖而重要的课题,在幼儿园这片充满纯真与爱的天地里,引导孩子们学习感恩,犹如在他们心田播撒下美好的种子,借助诗歌这一充满韵律与美感的载体,能让感恩教育更加生动、深入人心,我们就来一同探寻几首适合幼儿园孩子的感恩节诗歌,并了解如何将它们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与生活。
《感恩的心》—— 指尖流淌的谢意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这首广为流传的《感恩的心》,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篇,它并非出自某位著名的古典诗人,而是现代音乐创作的产物,常与一个关于母爱与坚强的感人故事相伴流传,歌曲的创作者希望通过文字与旋律,传递出一种在逆境中依然怀抱希望、对生命万物心存感激的坚韧力量。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整首诗的意境或许略显深沉,但我们可以选取其中最核心、最易于理解的部分进行教学。
- 使用方法与手法:
- 手语舞教学: 这是让孩子们感受这首诗的最佳方式。“感恩的心,感谢有你”配合手语动作,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肢体语言,孩子们在模仿与表演中,能更直观地体会“感谢”的含义,手语的节奏感也与诗歌的韵律相契合,增强了记忆与趣味性。
- 情境代入: 在讲述与父母、老师、朋友相处的温馨故事后,带领孩子们一起吟唱或用手语表演这首诗的片段,将感恩的对象具体化——感谢妈妈的拥抱,感谢老师的教导,感谢朋友的分享。
- 艺术延伸: 引导孩子们在吟诵后,画出他们想感谢的人或事物,将心中的感恩之情通过画笔再次呈现。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通过“音乐+手语+文字”的多重感官体验,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理解感恩,而非枯燥的说教。
《游子吟》—— 穿越千年的母爱赞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较于现代诗歌的直白,《游子吟》则带我们走进古典诗词的深邃意境,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孟郊,是他晚年任职溧阳县尉,接母亲同住时所作,诗歌以质朴的语言,描绘了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裳的寻常场景,那“密密缝”的针脚里,浸透了母亲无尽的牵挂与慈爱,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小草难以报答春天阳光的恩惠作比,深刻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恩情的无限感激。
- 使用方法与手法:
- 故事化讲解: 为孩子们讲述孟郊和母亲的故事,并生动地描述“母亲灯下缝衣”的画面,可以借助绘本或图片,帮助孩子们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这些意象。
- 角色扮演: 设置小剧场,让孩子们分别扮演母亲和孩子,模拟诗中的场景,通过“缝衣服”(可以是模拟动作)、“送别”等情节,亲身体会母亲的爱与不舍。
- 联系实际: 引导孩子们思考,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从每天准备的可口饭菜,到生病时的不眠不休,将古典的诗意与当下的生活连接起来,让孩子们懂得,妈妈的每一份付出,都值得我们用“寸草心”去回报。
学习《游子吟》,不仅是学习一首诗,更是在孩子心中种下孝敬与感恩的传统文化基因。
《谢谢你》—— 稚语中的真挚情怀
这是一首常常在幼儿园里传唱的童谣式诗歌,作者通常已不可考,它源于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和孩子们的生活实践,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谢谢你,亲爱的爸爸,工作辛苦啦!谢谢你,亲爱的妈妈,给我温暖的家!谢谢你,亲爱的老师,教我学文化!谢谢你,亲爱的朋友,一起过家家!”
它的语言极其浅白、节奏明快,直接表达了孩子对身边最亲密人物的感谢。
- 使用方法与手法:
- 日常渗透: 这首诗歌最适合在日常环节中使用,餐后可以对厨房的叔叔阿姨说“谢谢”,游戏后可以对小伙伴说“谢谢”,放学时对老师和门卫叔叔说“谢谢”,让感恩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 创编与仿写: 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进行仿写或创编。“谢谢你,小雨滴,浇灌小花花!”“谢谢你,小绘本,陪我度闲暇!”这个过程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让感恩的对象扩展到更广阔的自然与生活。
- 律动游戏: 为这首诗配上简单的律动,一边拍手一边念诵,或者以接龙的形式进行,你一句我一句,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重复强化感恩的意识。
这首诗歌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和亲和力,它让感恩教育落在了孩子生活的每一个实处。
将诗歌融入感恩教育的核心思路
选择适合的诗歌是第一步,如何运用才是关键,在引导孩子学习这些感恩诗歌时,有几点原则值得关注:
- 情感体验优先于文字记忆: 不要强求孩子一字不差地背诵,重点是让他们在听故事、做手工、唱游表演中,感受到诗歌所传递的温暖与爱意,当情感被触动,记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 具体化胜过空泛说教: 避免只是空洞地谈论“要感恩”,通过诗歌,将感恩的对象具体到爸爸、妈妈、老师、朋友,乃至阳光、空气和水,让孩子们知道感恩是一件可以触摸、可以看见的事情。
- 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和家长自身要常怀感恩之心,经常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成人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当我们真诚地向孩子表达感谢时,他们也就学会了如何向他人表达谢意。
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画面感,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感恩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妈妈手中的线,是朋友分享的玩具,是唱出口的“谢谢你”,是比划出的“爱的手语”,让我们善用这些优美的诗篇,在孩子们清澈的心湖中,投下一颗名为“感恩”的石子,相信那漾开的涟漪,终将温暖他们未来漫长的人生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