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大班仿编诗歌,大班仿编诗歌爱是什么教案反思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载体,在大班语言教学中,引导幼儿仿编诗歌不仅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还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我们来探讨如何通过仿编诗歌,让幼儿在韵律与节奏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大班仿编诗歌,大班仿编诗歌爱是什么教案反思-图1

诗歌的起源与特点

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其中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民间歌谣,这些作品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等手法,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与情感体验,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起兴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引出情感表达,这种创作方式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幼儿诗歌具有独特特点: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意象生动,如传统童谣《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句式整齐,韵律优美,易于幼儿接受与模仿,这些特点使得诗歌成为幼儿语言启蒙的理想载体。

经典诗歌赏析与教学应用

以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偶然》为例:"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鲜明,适合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并进行仿编,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幼儿观察云朵的变化,然后尝试用"我是……"的句式进行表达。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更是经典范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比喻贴切自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对仗工整有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夜晚的景象,模仿这种对比句式进行创作。

仿编诗歌的教学方法

  1. 句式仿编:从简单句式入手,如"什么像什么"的比喻句式,可以先示范"彩虹像一座彩色的桥",然后鼓励幼儿观察周围事物进行仿编,这种训练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联想能力。

  2. 韵律模仿:选择押韵明显的诗歌,让幼儿感受韵律美,春晓》中"眠、闻、声、知"的押韵,可以引导幼儿寻找相同韵脚的字词进行替换创作。

  3. 意象再造:通过多媒体展示具体意象,如展示蒲公英图片,引导幼儿用诗歌语言描述蒲公英飞舞的情景,这种训练能提升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要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循序渐进,首先选择结构简单、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的诗歌作为范本,比如金波的《春姑娘》:"春姑娘来了,她牵着蝴蝶的手",这样的诗句既形象又易于理解。

要善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肢体动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意境,比如学习关于雨的诗歌时,可以播放雨声录音,让幼儿用动作表现雨滴落下的姿态。

重视个性化表达,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同,要鼓励他们从自身感受出发进行创作,有的幼儿可能将月亮比作香蕉,有的则可能比作小船,这些都应得到肯定。

教学案例分享

在一次"四季"主题教学中,我们首先引导幼儿观察季节特征,然后学习关于季节的简单诗歌,有个幼儿在观察秋天后创作道:"秋天的风是黄色的,它把树叶染黄了;秋天的风是香甜的,它让果子成熟了。"这样的创作既保留了诗歌的韵律感,又融入了个人观察。

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引导幼儿仿编《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有个幼儿写道:"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要飞到云朵上,和太阳说早安;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要飞到花园里,和蝴蝶玩游戏。"这样的仿编既学习了原诗的句式结构,又展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持续的诗歌仿编训练,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展现出明显进步,他们的词汇更加丰富,句式更加多样,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训练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敏感度,让他们在韵律与节奏中感受母语的美妙。

在评估幼儿作品时,不应过分强调格律的严谨,而应关注表达的独特性和情感的真诚度,幼儿那些看似不合常规的表达,恰恰体现了最珍贵的创造力。

诗歌仿编教学就像在幼儿心中播下美的种子,当我们听到幼儿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世界时,就能感受到这颗种子正在发芽生长,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宜的土壤和阳光,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诗歌的海洋中自由遨游,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认知与感受。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