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复旦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名言,按类别进行梳理:

核心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这是最广为人知、也最能代表复旦精神的“名片”。
-
出处:源自《论语·子张篇》。
-
释义:
- 博学而笃志: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它要求学子不仅要知识渊博,更要拥有明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不为外界纷扰所动摇。
-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它强调学习要联系实际,要善于提出深刻的问题,并从身边、从当下进行深入的思考,追求真知。
-
精神内涵:这八个字完美地概括了复旦的学风——追求广博的知识,同时坚守内心的理想;敢于提出质疑,勤于独立思考,它鼓励学生成为既有深厚学识,又有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的“全人”。
校歌歌词中的名句
复旦校歌歌词典雅庄重,其中蕴含着对学子的殷切期望和复旦精神的传承。
-
“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
- 释义:这句歌词是复旦精神的灵魂,它强调大学应保持学术上的独立性和思想上的自由,不受政治和宗教的束缚,这不仅是复旦的办学理念,也是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典范。
-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 出处:源自《尚书·大传》和《卿云歌》,也是复旦校名的直接来源。
- 释义:“卿云”是祥瑞的云彩,“乣缦缦”形容云彩绚烂多姿。“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为“日月光华,照耀不息,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它象征着光明、永恒和生生不息,寄托了对学校如日月般光辉、学子如卿云般绚烂的美好愿景。
-
“师道长,学风正”
- 释义:这是对师生关系和校园风气的期许,希望老师能传道授业解惑,为人师表;希望学生能勤奋好学,品行端正,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气的学术环境。
复旦精神与办学理念
这些名言虽然不是官方校训,但深刻地融入了复旦的血脉,被广泛传颂。
-
“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 释义:这八个字是复旦的学风,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能吃苦,在治学上要严谨细致,在探索中要求真务实,在发展中要勇于开拓创新,这是对“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在具体行为上的诠释。
-
“自由而无用” (Freedom and Uselessness)
- 释义:这是一个在复旦学生中流传甚广,甚至带有些许自嘲和反叛精神的概念。
- 自由:指思想上的自由、人格上的独立、不受功利束缚的探索精神,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由地进行跨学科的研究,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 无用:这里的“无用”是相对于“功利”而言的,它指那些不直接用于求职、赚钱,但能丰富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境界的知识和追求,比如哲学、艺术、诗歌等,这种“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观念,鼓励学生超越短期功利,追求更有深度和长远价值的人生。
- 注意:这个说法并非官方口号,但它非常生动地捕捉到了复旦特有的一种校园气质和人文精神,是理解复旦学生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口。
- 释义:这是一个在复旦学生中流传甚广,甚至带有些许自嘲和反叛精神的概念。
复旦先贤的箴言
复旦历史上的许多著名校长和学者,他们的言论也成为了复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陈望道(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原校长):他翻译了中国第一部《共产党宣言》,其“信仰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复旦人,这句话强调了理想信念的力量,以及为真理而奋斗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
苏步青(著名数学家、复旦大学原校长):他强调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常说“要做学问,先做人”,告诫学子治学先修身,品德是立身之本。
-
谢希德(著名物理学家、复旦大学原校长):作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她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和科学精神,其言传身教本身就是对复旦“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最好实践。
如果您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复旦的名言,那无疑是: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如果您想更深入地理解复旦的内涵,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校歌精神和“自由而无用”的校园文化,则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它们共同塑造了复旦大学独特而迷人的精神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