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季节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诗人们通过四季的更迭,抒发自己的情感、哲思与人生感悟,这些诗歌或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或寄托细腻的个人情怀,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下面我将按春、夏、秋、冬四季,为您精选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并附上简要的赏析。
春 · 生机与希望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是喜悦、是希望,也常常伴随着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愁绪。
《春晓》 - 孟浩然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却意境深远,诗人从一场酣睡写起,醒来后听到处处鸟鸣,才惊觉已是春天,随后,他回忆起昨夜的风雨,不禁开始怜惜那些在风雨中飘落的春花,全诗没有直接描绘春景,却处处流露着春的气息,从听觉(啼鸟、风雨声)入手,将对春光的喜爱与对春花易逝的惋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
《绝句》 - 杜甫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这是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结合的春日画卷,近处,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欢快地歌唱;远处,一行白鹭振翅飞向蔚蓝的天空,诗人凭窗远眺,西边的山岭上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而门前,停泊着即将远航东吴的万里船只,短短四句,描绘了四种不同的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静有动,构成了一幅开阔、和谐、充满生机的春景图,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盼。
夏 · 热烈与闲适
夏天有骄阳似火,也有绿树成荫;有骤雨的清凉,也有午后的慵懒与闲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杨万里 (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西湖夏日风光的千古绝唱,诗人开门见山,点明西湖六月的景色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后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荷叶与荷花的壮丽景象:一望无际的荷叶仿佛与天相接,呈现出无穷的碧绿;而阳光映照下的荷花,红得更加娇艳欲滴,全诗气势恢宏,色彩对比强烈,将西湖夏日的热烈与奔放展现得淋漓尽致。
《约客》 - 赵师秀 (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夏夜雨景图,并融入了诗人等待友人的淡淡情思,在黄梅连绵的雨天,家家户户都在雨中,池塘边的青草里,蛙声此起彼伏,诗人等待的客人却迟迟未至,夜半时分,他百无聊赖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灯芯结出的花蕊,雨声、蛙声与“闲敲棋子”的细微声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将夏夜的宁静、诗人的孤寂与期盼,刻画得入木三分。
秋 · 萧瑟与哲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也常常与肃杀、凄清、离别和时光流逝的伤感联系在一起,充满了哲思。
《山行》 - 杜牧 (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一反悲秋的传统,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日山林图景,诗人沿着蜿蜒的石径登上秋山,在白云缭绕的深处,发现了几户人家,他之所以停下马车,是因为傍晚时分,经霜染红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丽,诗人通过“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新颖的比喻,热情赞美了秋天的壮美,表达了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是元曲中最负盛名的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全曲用名词的堆叠,勾勒出九幅萧瑟凄凉的秋日黄昏景象:枯萎的藤蔓、干枯的老树、黄昏的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老的驿道、萧瑟的秋风、疲惫的瘦马,最后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将前面积累的所有景物,都化作了游子思乡的无限悲凉,全诗没有一个“愁”字,却字字含愁,情景交融,感染力极强。
冬 · 沉寂与高洁
冬天万物凋零,一片沉寂,但也正是这种沉寂,更能凸显松、梅、雪的坚韧、高洁与傲骨。
《江雪》 - 柳宗元 (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极其空旷、寂静、寒冷的雪江独钓图,在千万座山里,看不见一只飞鸟的影子;在千万条小路上,也看不到一个人的足迹,就在这片死寂之中,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坐在一叶小舟上,在寒冷的江上垂钓,这个“独钓”的渔翁,正是诗人高洁不屈、孤傲不群的精神写照,全诗用极简的笔墨,创造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意境,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梅花》 - 王安石 (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的千古名篇,诗人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绽放的品格,在寒冷的墙角,几枝梅花独自盛开,在一片萧瑟中显得格外醒目,诗人远远地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来,这首诗不仅写出了梅花的形(色白如雪),更写出了梅的神(暗香浮动),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的高洁与芬芳,也寄托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格。
四季 · 时光与人生
除了单独咏叹某一季节的诗歌,还有一些诗篇将四季的更迭融入对宇宙、人生和历史的宏大思考中。
《春望》 - 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后所作,虽然题目是“春望”,但诗人眼中的春天,却充满了悲伤,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长安城里,春天草木疯长,一片荒凉,面对盛开的花朵,诗人感伤时事,不禁落泪;听到鸟儿的鸣叫,他痛恨离别,内心惊悸,春天本该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引发他国破家亡之痛的催化剂,这首诗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悲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成为一首沉郁顿挫的史诗。
这些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用最凝练的语言,捕捉了四季最动人的神韵,也寄托了人类最共通的情感,希望您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