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定义与纲领
这些句子是《中庸》思想的基石,定义了“中庸”的内涵。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解读:上天赋予的叫做“性”,遵循本性去行动叫做“道”,修养并践行这个道叫做“教”,这句话是《中庸》的开篇之语,将宇宙规律(天命)、人性本质(性)、行为准则(道)和后天教育(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儒家思想的完整体系。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解读: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在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内心平静无偏的状态,叫做“中”,情绪表现出来时,都能合乎节度,恰到好处,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通行的准则,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各安其位,万物就能生长发育,这是对“中庸”最经典的诠释,强调内心的平衡与外在的和谐。
-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 解读:中庸这种道德,可以说是最高尚的了!但人们已经长久地缺乏这种品德了,孔子感叹中庸之道的可贵与践行之难,提醒世人这是一种需要终身追求的崇高境界。
君子修身之道
这些句子阐述了如何通过个人修养来达到中庸的境界。
-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 解读:君子安于自己现在的地位去做事,不羡慕自己地位以外的东西,这教导人们要安分守己,专注于自身当下的职责,而不是好高骛远,怨天尤人。
-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解读:君子实行道,好比走远路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必须从低处起步,强调凡事都要循序渐进,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方能成就大事。
-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 解读:君子的道,平淡而不使人厌倦,简约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懂得远是从近开始的,懂得风是从哪里吹来的,懂得隐微的会变得显著,这样的人就可以与他一起进入道德的境界了,这是对君子品格和智慧的生动描绘。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解读: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清晰地辨别,踏实地践行,这“五之”是儒家治学和修身的基本步骤,强调了从学习到实践的全过程,缺一不可。
-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如此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解读:别人一次能做到的,我用一百次的功夫;别人十次能做到的,我用一千次的功夫,如果真能这样,即使愚笨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一定会变得刚强,这强调了持之以恒、勤奋努力的重要性,是克服自身不足、实现自我超越的不二法门。
处世与为政之道
这些句子将中庸之道应用于社会生活和政治管理。
-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 解读:君子安于自己的地位行事,不羡慕地位以外的东西,在上位不欺凌下级,在下位不巴结上级,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就没有什么抱怨的了,不抱怨天,不责怪人,所以君子安居平易以待天命,小人则冒险妄求非分的利益,这段话完整地阐述了君子安分守己、端正己身的处世态度。
-
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 解读:宽容温和,就足以包容万物;奋发刚强,就足以坚持原则;庄重公正,就足以令人尊敬;条理清晰,明察秋毫,就足以分辨是非,这是对君子应具备的多种优秀品质的概括,强调品德需要全面发展。
至诚之道
“诚”是《中庸》后半篇的核心概念,被认为是贯通天人的最高境界。
-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 解读:真实无妄是自然的规律;做到真实无妄,则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区分了“诚”(天生具备的)和“诚之”(后天努力达到的),为普通人指明了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路径。
-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解读:只有天下极致真诚的人,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完全发挥他人的本性;能完全发挥他人的本性,就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完全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化育万物,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了,这是“诚”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自然宇宙的终极和谐。
-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 解读:达到了极致的真诚,就可以预知未来,国家将要兴盛,必定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怪异的反常现象,这些会显示在占卜的蓍草和龟甲上,也会反映在人的仪表举止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必定能预先知道;是祸,也必定能预先知道,所以极致的真诚如同神明一般,这强调了“诚”所具有的洞察力和感应能力。
希望这些名言警句和解读能对您有所启发!《中庸》的智慧博大精深,值得反复品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