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诀”并非指某一本特定的书,而是指历代文人为了帮助初学者掌握诗歌创作技巧、理解诗歌精髓而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口诀、歌谣、要诀和方法论,它们是传统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流传。 庞杂,涵盖了从格律、炼字、立意到构思、鉴赏的方方面面,我将为您系统地分类整理,并附上解释和示例,希望能帮助您建立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

基础入门格律篇
这是初学者最先接触的部分,主要解决诗歌的“骨架”问题。
五言绝句格律歌诀
这是最基础的格律口诀,用于判断五言绝句的四种基本句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解释】
- 平起/仄起:指首句第二个字的声调,第二个字是平声,平起”;是仄声,仄起”。
- 入韵/不入韵:指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否押韵(与第二、四句同韵部)。
- 这四种组合构成了五绝的基本框架,掌握了它,就能判断任何一句五言诗的格律是否合乎规范。
七言绝句格律歌诀
在五言的基础上,每句前面增加两个字,形成七言的格律。
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解释】
- 七言的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灵活,但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严格遵守。
- 这个口诀与五绝一一对应,是五绝格律的扩展。
平水韵记忆口诀
写诗需要押韵,古人将汉字韵部整理为《平水韵》,共106个韵部,记忆所有韵部很难,但有口诀帮助记忆常用韵部。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 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 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解释】
- 这是最常用的十五个韵部的序号和首字,写诗时,需要将同一韵部内的字作为韵脚使用,用“东”韵,就要找“东、同、风、红”等字。
创作技法篇
解决了格律,接下来就是诗歌的“血肉”和“灵魂”。
炼字篇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炼字是诗歌创作的核心。
-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强调对用字的反复推敲。
- “诗眼”口诀:
动词为眼,活灵活现; 形容词为眼,鲜明生动; 数词为眼,精准传神; 虚词为眼,转折生情。
【示例】
- 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一个“绿”字,化静为动,将春风的魔力写得淋漓尽致。
- 数词:“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一个“一”字,凸显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与渺小。
- 虚词:“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一个“谁”字,将个人之思升华为普世之问,余味无穷。
对仗篇
对仗是格律诗(尤其是律诗)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
“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 反对: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对仗,如“有家皆散亡,无处不征役”(杜甫),这种对仗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
- 正对: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仗,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虽然工整,但容易显得呆板。
-
对仗六要素口诀:
词性相当,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内容相关; 避免重字,意境相生。
谋篇布局篇
好的诗歌需要一个精巧的结构。
- 起承转合:
起: 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渲染气氛。 承: 承接“起”句,加以铺陈、渲染或展开。 转: 笔锋一转,或深入一层,或另辟蹊径,是全诗的关键和诗意的升华点。 合: 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收束全篇,余味无穷。
【示例】(以王之涣《登鹳雀楼》为例)
- 起:“白日依山尽”——描绘壮阔的落日景象。
- 承:“黄河入海流”——承接上句,写黄河奔腾的气势。
- 转:“欲穷千里目”——视角从景转向人,转向一种志向和追求。
- 合:“更上一层楼”——总结全诗,点明哲理,成为千古名句。
艺术风格篇
不同的诗歌风格,有不同的审美追求。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评价王维诗歌的意境,强调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美。
- “郊寒岛瘦”:形容孟郊(寒)和贾岛(瘦)诗歌的风格,即语言清苦,意境凄冷。
- “李豪杜沉”:概括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和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 “大历十才子”:指代中唐时期的一批诗人,风格以清丽、淡远、工整著称。
欣赏与鉴赏篇
如何读懂一首诗,品出其妙处?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 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作者的创作意图。
-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理解诗歌内涵。
-
“诗无达诂”:对诗歌的理解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允许有不同的解读和欣赏角度。
著作与诗话篇
除了口诀,古人还留下了许多系统性的诗学著作,是“诗诀”的集大成者。
- 《诗品》(南朝·钟嵘):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将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并加以品评。
- 《二十四诗品》(晚唐·司空图):用二十四组四言韵语,描绘了二十四种诗歌风格境界,如“雄浑”、“冲淡”、“纤秾”、“高古”等,是意境美学的巅峰之作。
- 《六一诗话》(北宋·欧阳修):开创了“诗话”这一文体,以随笔的形式谈诗论文,自由灵活。
- 《沧浪诗话》(南宋·严羽):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