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名言出自列宁于1918年11月写的文章《论我们革命》()。
名言原文与译文
俄文原文:
中文译文:
“鹰有时可能比鸡飞得低,但鸡却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
名言的深刻含义
这句名言通过“鹰”和“鸡”的鲜明对比,深刻地阐述了以下几个核心思想:
阶级本性与历史使命的区分
- 鹰: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布尔什维克党和先进阶级,他们具有高远的志向、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改变世界的革命使命,他们天生就应该翱翔于高空,代表的是历史前进的方向。
- 鸡:象征着小资产阶级、市侩庸人、机会主义者或思想保守的人,他们目光短浅,只关心眼前的蝇头小利,满足于现状,缺乏革命理想和远大抱负。
对暂时困难的清醒认识
列宁写下这句话时,正值苏维埃政权最困难的时期,国内战争爆发,经济凋敝,许多人对革命的前途感到悲观,甚至有人质疑“十月革命是否搞早了”,当时,孟什维克和机会主义者攻击布尔什维克,说他们脱离了俄国的“现实”,就像“鹰”飞得太高,结果掉到了地上,变成了“鸡”。
列宁用这句名言来回应这些批评:
- 承认“低飞”的现实:他承认,革命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可能会因为策略需要或客观困难而暂时处于“低飞”状态,甚至可能会被敌人贬低为“鸡”,这指的是革命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妥协和暂时的困难。
- 强调本质不变:“低飞”不等于“变成鸡”,一个革命者的本质、他的阶级立场、他的历史使命是不会改变的,即使暂时处境困难,他依然是“鹰”,他的目标依然是飞向高空,而那些“鸡”,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它们的天性决定了它们永远只能在地面刨食,永远无法达到“鹰”的高度。
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
这句名言的核心目的是鼓舞士气,坚定信念,它告诉所有布尔什维克和革命群众:
- 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敌人的嘲讽而动摇。
- 我们的革命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我们的目标是远大的。
- 眼前的困难只是“低飞”,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再次“高飞”,我们的本质和最终目标决定了我们必将胜利。
列宁的“鹰与鸡”的比喻,是一个关于阶级本质、历史使命和革命信念的精辟论述,它划清了革命者与庸人的界限,提醒人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保持清醒,坚守初心,坚信无产阶级革命者如同雄鹰,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其翱翔天际的本能和使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句名言也因此成为了列宁主义中关于革命者精神品格的经典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