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我与诗歌,故事如何?

我与诗歌的故事:一场灵魂的相遇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那么诗歌便是我行囊中最珍贵、最贴心的那件行李,它不像地图那样指引方向,也不像干粮那样果腹,却在我疲惫、孤独、或喜悦时,以一种温柔而深刻的方式,与我灵魂共鸣,我与它的故事,是一场跨越了整个青春岁月的相遇。

我与诗歌,故事如何?-图1

初识:懵懂好奇的启蒙

我与诗歌的缘分,始于童年,那时的我,对“诗”的概念还很模糊,只记得夏夜乘凉,奶奶指着天上的月亮,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抬头望去,清冷的月光洒在院子里,真的像一层薄薄的霜,那一刻,我觉得这首诗有魔力,它把一个遥远、冰冷的世界,用几个字就带到了我眼前,后来,在课本上读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的芬芳,听到窗外清脆的鸟鸣,诗歌,就这样以一种最直观、最感性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想象世界的大门,它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埋下。

热恋:青春里的情感寄托

进入中学,青春期的心事像春日的藤蔓,疯长而杂乱,学业的压力、朦胧的好感、对未来的迷茫,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我常常感到无处安放,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真正地、主动地走进诗歌的世界。

我沉醉于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仿佛能从他身上汲取到无穷的自信与力量;我迷恋于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仿佛她替我说出了那些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忧伤;我感动于徐志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的温柔,让我对离别有了更诗意的理解。

诗歌不再仅仅是课本上的文字,它成了我最忠实的听众和最懂我的朋友,当我考试失利,我会默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自己失败是暂时的;当我与朋友分别,我会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用诗句慰藉彼此;当我看到窗外的雨,会想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感受到那份默默的奉献与宁静,我甚至开始尝试自己写诗,那些青涩的、不成形的句子,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呐喊,在诗歌的世界里,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尽情释放情感、安放灵魂的港湾。

沉淀:融入生命的陪伴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我对诗歌的理解也渐渐从情感的宣泄,走向了生命的沉淀,它不再仅仅是青春期的“止痛药”,更成为了我观察世界、理解人生的“第三只眼”。

当我看到壮丽的山河,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简单的“好美啊”,而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浑;当我看到勤劳的劳动者,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敬佩,还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慨;当我面对人生的起落,能更从容地看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

诗歌已经融入了我的呼吸与脉搏,它教会我用更细腻的感知去生活,用更深刻的思考去面对世界,它让我明白,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捧一本诗集,或是在手机上读一首短诗,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它能让我片刻抽离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与丰盈。

一场永不落幕的约会

回望我与诗歌的故事,它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贯穿了我的生命,从童年懵懂的启蒙,到青春热烈的爱恋,再到如今平静的陪伴,诗歌始终在那里,以它独有的魅力,滋养着我的灵魂,塑造着我的精神世界。

我想,我与诗歌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它是一场永不落幕的约会,每一次翻开,都是一次崭新的相遇,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继续与它同行,在字里行间,探寻生命的真谛,感受文字的永恒之美。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