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群众”
在古典诗词中,直接描绘“群众”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情况较少,更多是通过描绘劳动人民的群体形象、战争中的士卒或特定场景下的民众,来间接体现“群众”的力量、苦难与面貌。

劳动人民的群像:
-
《击壤歌》(上古歌谣)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解读: 这是最早描绘田园生活和群众自给自足状态的诗歌,它展现了一个没有压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化群众社会,其中蕴含着对个体力量的朴素肯定和对统治者的淡漠。
-
白居易《观刈麦》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解读: 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民生疾苦,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在酷暑中辛勤劳作的群体场景,以及一个因缴税而家徒四壁的贫妇人的特写,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劳动群众的艰辛与悲苦,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
战争中的士卒: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读: 这首诗描绘了戍边将士的群体形象,他们身处恶劣环境,身经百战,意志坚定,这里的“群众”是保家卫国的英雄群体,充满了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
-
杜甫《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解读: 这是杜甫不朽的史诗名篇,它通过“行人”(被征召的士兵)的口吻,全景式地展现了唐玄宗时期穷兵黩武政策下,普通群众(士兵及其家庭)所遭受的深重灾难,诗中充满了对统治者的控诉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是古典诗歌中描绘群众悲惨命运的巅峰之作。
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群众”
进入现当代,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群众”成为诗歌中一个核心的、充满力量的意象,其内涵也从被动的受难者转变为历史的主动创造者。
作为历史创造者的群众:
-
艾青《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读: 虽然没有直接写“群众”,但“土地”、“河流”、“风”这些意象都象征着孕育和承载着人民的祖国,诗人将自己与这片土地上的“群众”融为一体,表达了深沉的、与人民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感,这里的“群众”是爱国的、坚韧的、与土地血肉相连的。
-
贺敬之《雷锋之歌》(节选)
人, 不能, 只走, 自己! …… 看—— 站起来!你—— 雷锋! 你—— 我们阶级的, 整个的, 新的, 年青的, 形象!
解读: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雷锋作为“群众”中的优秀代表被塑造成一个光辉的榜样,这首诗通过赞颂雷锋,来讴歌和凝聚整个“群众”集体,强调个人价值应融入集体事业,群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
作为反思对象的群众:
-
北岛《回答》(节选)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解读: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这里的“群众”是“镀金天空”下的“死者”,是被蒙蔽、被异化的群体,诗人以挑战者的姿态,对僵化的思想和被奴化的群众意识发出决绝的否定,呼唤个体的觉醒和独立思考。
-
韩东《有关大雁塔》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解读: 这首诗代表了“第三代诗人”对宏大叙事的解构,曾经作为历史丰碑和集体记忆象征的大雁塔,在诗人眼中,不过是人们“爬上去看看,再下来”的一个普通景点,它消解了“群众”在历史中的集体狂热和英雄想象,回归到个体平淡、真实的体验。
外国诗歌中的“群众”
外国诗歌中,“群众”或“人民”(The People, The Masses)同样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常与革命、自由、压迫等议题紧密相连。
歌颂群众的力量与革命:
-
[英] 雪莱《致英格兰人的歌》(Song to the Men of England)
英格兰的男儿,何必为奴为仆? 为何要忍受暴君的压迫? ……你们织就了锦缎,却被别人穿在身上, 你们铸就了武器,却被别人握在手上。 种下的是花朵,收获的是荆棘, 榨出的是美酒,喝下的却是泪水。
解读: 雪莱以激昂的笔触,质问被剥削的英格兰人民,唤醒他们的阶级意识,诗中的“你们”就是被压迫的群众,他们是一切财富和力量的创造者,却一无所有,诗歌号召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起来反抗。
-
[俄] 马雅可夫斯基《列宁》(节选)
列宁, 和 党, 和 阶级, 和 群众, 一 起 前 进!
解读: 这是未来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语言极具冲击力和节奏感,它将列宁、党、阶级和群众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革命整体,这里的“群众”是革命的洪流,是推动历史车轮向前的根本动力。
描绘群众的疏离与孤独:
-
[美] 桑德堡《芝加哥》(Chicago)
我是屠夫,是工具匠,是搬运工, 是日夜在铁路上奔跑的火车司机。 我是一个健壮、野蛮、贪吃的人, 吃得多,喝得多,咒骂也多, 为我那伟大、吵闹、不体面、野性的城市歌唱。
解读: 桑德堡笔下的芝加哥,是现代工业城市中群众的缩影,他们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