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诗歌鉴赏考点有哪些常考题型?

以下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考点,我将它分为“三大层次”“四大维度”,并辅以答题策略和示例,帮助你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诗歌鉴赏考点有哪些常考题型?-图1


第一部分:三大层次 (由浅入深)

理解诗歌鉴赏的题目,通常需要从这三个层次入手,缺一不可。

—— “这首诗写了什么?”

这是基础,要求读懂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其基本内容。

  • 核心考点:
    1. 梳理意象与画面: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这些意象组合起来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意境)?
      • 意象: 诗歌中寄托了诗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如“杨柳”常指离别,“月亮”常思乡怀人。
      • 意境: 由意象组合而成的艺术境界,是诗人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融合,如“雄浑壮阔”、“恬淡静谧”、“孤寂冷清”。
    2. 把握事件与场景: 诗中描述了一件什么事?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
    3. 明确主旨与情感: 诗人通过这首诗主要想表达什么?是喜悦、悲伤、愤怒、怀才不遇,还是热爱自然?

示例: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

  • 描写了秋天傍晚雨后山中空灵、幽静的景色。
  • 意象: 空山、新雨、明月、松林、清泉、浣女、渔舟。
  • 画面/意境: 一幅清新、宁静、和谐的山水田园画卷。
  • 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安于隐居的闲适自得之情。

析手法 —— “诗人是怎么写的?”

的基础上,要分析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 核心考点:
    1. 表达方式:
      • 记叙: 记述事件,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描写: 描绘景物或人物,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抒情: 表达情感,这是诗歌的灵魂。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感融入景物中)
        • 情景交融: 情与景完美融合,不分彼此,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议论: 发表观点,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议论方式抒情)
    2. 表现手法:
      • 修辞手法:
        • 比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拟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指叶,“红”指花)
        • 设问/反问: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其他手法:
        • 衬托: 用一事物来陪衬另一事物。
          • 正衬(烘托): 用相似的景物烘托,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反衬: 用相反的景物衬托,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碧草春色”和“黄鹂好音”反衬诗人内心的凄凉)
        • 用典: 引用历史故事或前人诗句,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虚实结合: 实写眼前之景,虚写想象、回忆或未来,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实写自己,虚写妻子)
        • 动静结合: 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白描: 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地勾勒事物,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赏语言 —— “这首诗的语言妙在何处?”

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即“炼字”和“炼句”。

  • 核心考点:
    1. 炼字: 分析一个关键字的妙处。
      • 角度: 看其是否准确、生动、形象,是否传神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或作者的情感。
      • 常考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
      • 答题模板: “X”字用得好,它……(解释字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描绘景象)……,表现了/烘托了……(表达情感/氛围)……。
    2. 炼句: 赏析一句或几句诗的妙处。
      • 角度:
        • 上看: 这句诗写了什么,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从手法上看: 运用了何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 从结构上看: 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如承上启下、总领全诗、卒章显志等)。
        • 从情感上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语言风格:
      • 豪放飘逸: 李白
      • 沉郁顿挫: 杜甫
      • 朴素自然: 陶渊明、白居易
      • 婉约含蓄: 李清照
      • 雄浑壮阔: 王维、边塞诗人
      • 清新明丽: 杜牧

第二部分:四大维度 (综合考察)

往往是以上考点的综合,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组织答案。

形象

  • 考点: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 提问方式: “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形象?”
  • 答题思路:
    1. 总: 概括形象特点(如:孤傲、高洁、坚韧、恬淡等)。
    2. 分: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找出诗句中体现该特点的词句。
    3. 析: 分析该形象所寄托的作者情感或志向。

情感

  • 考点: 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和主旨。
  • 提问方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 答题思路:
    1. 点明情感: 直接说出情感(如:思乡、怀古、壮志未酬、闲适恬淡)。
    2. 结合诗句: 引用诗中相关句子作为依据。
    3. 分析原因: 说明诗人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结合背景、意象、事件等)。

技巧

  • 考点: 判断并分析诗歌所用的艺术手法。
  • 提问方式: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 答题思路:
    1. 明确手法: 准确指出所用手法(如:借景抒情、对比、用典)。
    2. 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诗句是如何体现这一手法的。
    3. 分析效果: 阐述该手法对表达情感、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起到了什么作用。

语言

  • 考点: 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
  • 提问方式: “请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谈谈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 答题思路(炼字):
    1. 解释含义: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分析妙处: 分析其修辞手法或表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