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的诗歌单元是整个高中诗歌学习的开端,其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现代诗的鉴赏方法,感受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语言魅力,并初步接触古典诗词,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以下是必修一诗歌内容的详细分解:
第一单元:现代诗鉴赏(核心重点)
这个单元是必修一诗歌学习的重中之重,收录了三首风格各异、极具代表性的现代诗,学习重点在于“意象”和“情感”的分析。
《再别康桥》 - 徐志摩
- 诗人简介: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意境优美。
- 与情感:
- 主题: 表达了对康桥(剑桥)的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之情。
- 情感基调: 轻柔、缠绵、惆怅,带着一丝淡淡的伤感,但整体是宁静而美好的。
- 艺术特色与鉴赏要点:
- 意象丰富: 全诗以“金柳”、“新娘”、“波光”、“青荇”、“星辉”等一系列优美意象,构建了一个色彩斑斓、如梦似幻的康桥景象。
- 抒情含蓄: 情感不直白呼喊,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动作的描摹(如“招手”、“甘心做一条水草”、“放歌”)来含蓄地表达。
- 结构形式: “三别康桥”的结构,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 语言优美: 语言华丽但不堆砌,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 经典名句: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雨巷》 - 戴望舒
- 诗人简介: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朦胧、含蓄、意象新奇著称。
- 与情感:
- 主题: 表达了一种在迷惘、孤独、凄清的环境中,对美好理想(“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向往、追求以及追求幻灭后的失落与惆怅。
- 情感基调: 忧郁、彷徨、哀怨、凄美。
- 艺术特色与鉴赏要点:
- 核心意象:
- “雨巷”: 象征着漫长、阴沉、迷茫的人生道路或社会环境。
- “丁香一样的姑娘”: 象征着诗人心中美好、高洁但又转瞬即逝的理想、希望或爱情,丁香的花语是“愁思”,与全诗的忧郁基调完美契合。
- 象征手法: 全诗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将抽象的情感和哲理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上,使诗歌意境深远,朦胧多义。
- 音乐美: 全诗音节和谐,韵脚绵长(如“巷”、“娘”、“惶”、“怅”),反复吟咏“逢着”、“飘过”,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效果。
- 核心意象:
- 经典名句: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大堰河——我的保姆》 - 艾青
- 诗人简介: 艾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被誉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诗歌充满深沉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 与情感:
- 主题: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长诗,通过对乳母“大堰河”一生悲苦经历的回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热爱和赞美,以及对不公旧社会的控诉。
- 情感基调: 深沉、真挚、激越、悲悯。
- 艺术特色与鉴赏要点:
- 叙事与抒情结合: 既有对大堰河辛劳一生的具体描绘(叙事),又有诗人强烈的情感抒发(抒情)。
- 对比手法: 将乳母大堰河家的贫寒与“我”家的富裕形成对比,将地主家庭的冰冷与乳母家庭的温暖形成对比,深化了主题。
- 细节描写: 通过“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补儿子们的衬衣”等生活细节,生动地刻画出大堰河勤劳、善良、慈爱的形象。
- 人称与视角: 诗人以“我”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叙述,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经典名句:
-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第二单元:古代诗歌初步(穿插在文言文学习中)
在必修一的文言文单元中,也穿插了一些古代诗歌,主要是为了配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诗经》两首
-
《氓》
- 出处: 《诗经·卫风》。
- 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一位被遗弃女子的自述,完整地叙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婚后辛劳到被丈夫遗弃的全过程。
- 学习重点:
- “赋、比、兴”手法: 全诗主要运用了“赋”(直接铺陈叙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 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忠贞,最终却遭遇不幸的古代劳动妇女形象,以及一个始乱终弃、负心薄幸的“氓”的形象。
- 现实主义精神: 被誉为“弃妇诗”的鼻祖,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
《采薇》
- 出处: 《诗经·小雅》。
- 描写了一位士兵戍边生活的艰辛,以及他在归乡途中的复杂心情。
- 学习重点:
- 情景交融: 全诗最著名的结尾“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乐景写哀情(出征时杨柳新绿,是美景;归来时雨雪交加,是哀景),情景对比强烈,成为千古名句。
- 战争题材: 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
《离骚》(节选) - 屈原
- 出处: 《楚辞》。
- 这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节选部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高洁坚贞的品格以及“美政”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与彷徨。
- 学习重点:
- “香草美人”的象征: “香草”(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象征诗人的高洁品德;“美人”(指楚王)象征君王,这是屈原开创的重要艺术手法。
- 浪漫主义色彩: 想象奇特,文辞华美,情感奔放,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 “骚体诗”特点: 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总结与学习建议
| 诗歌篇目 | 体裁 | 时代 | 核心情感/主题 | 艺术特色鉴赏要点 |
|---|---|---|---|---|
| 《再别康桥》 | 现代诗 | 现代 | 对康桥的惜别与留恋 | 意象、音乐美、抒情含蓄 |
| 《雨巷》 | 现代诗 | 现代 | 迷惘中追求理想与失落 | 象征手法、核心意象、音乐美 |
| 《大堰河》 | 现代诗 | 现代 | 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与同情 | 细节描写、对比、叙事抒情结合 |
| 《氓》 | 古代诗(四言) | 先秦 | 弃妇的悲苦与对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