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为基础的“八德”(汉代董仲舒提出)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后来,人们常在其基础上加上“孝、悌、忠”,形成“八德”的说法,尤其在社会伦理层面影响广泛。

仁 (Rén) - 仁爱、博爱
- 
经典名言:
“仁者爱人。” ——《论语·颜渊》
 - 
解读: 这是孔子对“仁”最核心的定义。“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同情、帮助的情感和品德,它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准则。
 - 
经典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 
解读: 这是“仁”的实践方法,即推己及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体现了同理心和尊重。
 
义 (Yì) - 正义、道义、情义
- 
经典名言: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 
解读: 君子通晓的是道义,小人通晓的是私利,这句话强调了在利益面前,要以“义”为准则,做出符合道德和正义的选择。
 - 
经典名言: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 
解读: 这是孟子对“义”的崇高诠释,当生命与道义不能两全时,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道义,这体现了“义”高于生命的价值观。
 
礼 (Lǐ) - 礼貌、礼节、规范
- 
经典名言: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
 - 
解读: 不学习礼,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里的“礼”不仅指外在的仪式,更指内在的尊重和秩序,遵守社会规范和人际交往的准则,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 
经典名言: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 
解读: 只有恭敬而没有礼的约束,就会显得劳苦;只有谨慎而没有礼的约束,就会显得胆怯;只有勇敢而没有礼的约束,就会犯上作乱;只有直率而没有礼的约束,就会言语尖刻,说明“礼”是所有美德的调和剂。
 
智 (Zhì) - 明智、智慧、理性
- 经典名言: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 解读: 智慧的人不会被外物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因忧虑而烦恼,勇敢的人不会因恐惧而退缩。“智”在这里特明辨是非、洞察事理的能力,是克服迷惑的根本。
 
信 (Xìn) - 诚信、信用、信誉
- 
经典名言: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 
解读: 说话一定要算数,做事一定要坚决,这是对个人信誉的基本要求,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 
经典名言: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 
解读: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得通,这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靠什么行走呢?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孝 (Xiào) - 孝顺、尊敬父母
- 经典名言: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 解读: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儒家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对亲人有爱心,才能将这份爱推广到社会上。
 
悌 (Tì) - 恭敬兄长、友爱兄弟
- 经典名言: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而》
 - 解读: 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长辈、友爱兄弟,这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基本准则。
 
忠 (Zhōng) - 忠诚、尽心竭力
- 经典名言: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学而》
 - 解读: 这是曾子每日反省自己的内容之一,替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忠”在这里首先指对人对事的责任心和真诚态度。
 
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八德”
孙中山先生为了适应近代社会的需要,将传统道德进行整合,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并称之为“中国固有的道德”。
忠、孝、仁、爱、信、义
这六个字的经典名言与上述“五常”及“孝、忠”部分基本一致,是传统道德的精华,孙中山先生强调要“恢复”这些道德。
和 (Hé) - 和谐、和平、和睦
- 
经典名言:
“和为贵。” ——《论语·学而》
 - 
解读: 以和谐为最宝贵的价值,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和谐都是稳定与发展的前提。
 - 
经典名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 
解读: 君子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一味苟同,却不能真正和睦,这体现了对“和”的深刻理解:和不是无原则的统一,而是在尊重差异基础上的和谐共处。
 
平 (Píng) - 平等、公平、太平
- 相关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 解读: 虽然这不是直接说“平”,但“天下为公”是实现“平”的最高理想,孙中山先生深受此影响,他提倡的“平”包含了社会公平、人人平等的内涵,是“世界大同”的基础。
 
“八德”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共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个人修身、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伦理体系,在今天,这些名言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
- 以“仁爱”之心待人,
 - 以“正义”之行立世,
 - 以“礼节”之貌处世,
 - 以“智慧”之明辨事,
 - 以“诚信”之本立身,
 - 以“孝悌”之情睦家,
 - 以“忠诚”之责敬业,
 - 以“和谐”之美共处,
 - 以“平等”之念追求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