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的诗歌,是一个永恒而温暖的主题,它可以是具体的居所,也可以是心灵的港湾;是记忆的起点,也是情感的归宿。

这里为您精选了不同风格和视角的关于“家”的诗歌,包括中国古典诗词、现当代诗以及外国诗歌的翻译名篇。
中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中的“家”,常常与思乡、亲情、田园和归隐紧密相连。
《静夜思》 -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是最广为人知的思乡诗,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月亮,成为了连接游子与故乡的纽带,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游子吟》 -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这首诗从母亲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日常小事入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寸草心”难以报答“三春晖”的比喻,将家中的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温暖而动人。
《天净沙·秋思》 -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是一幅凄美的“秋思图”,在萧瑟的秋景中,“小桥流水人家”是唯一的温暖与生机,它反衬出“断肠人”的无家可归或漂泊之苦,家,在这里是安宁、祥和的象征,与游子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
《归园田居·其一》 - 东晋·陶渊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家园,它不是华丽的府邸,而是充满自然气息的田园草屋,这里有榆柳、桃李,有鸡鸣狗吠,更有远离尘嚣的“闲适”,家,在这里是心灵自由的归宿,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居所。
中国现当代诗
现当代诗中的“家”,更多了些现代生活的气息、对亲情的细腻描摹以及对“家”这一概念的哲学思考。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赏析:这首诗虽然是写给孩子的,但“家”的意象贯穿其中,将孩子比作“人间的四月天”,将“爱、暖、希望”这些家的核心特质具象化为最美好的景象,家,就是由这样的生命和情感构成的,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家》 - 席慕蓉
我所盼望的 不过是 能在清冷的夜风里 走到你的门前 能隔着厚厚的门 听见你轻微的鼾声
我所盼望的 不过是 能在寒冷的早晨 看见你 为我准备早餐的 那个忙碌的背影
这就是家了 不必太大 只要能容下 我们两个人 和我们小小的幸福
赏析:这首诗用极其朴素和日常的语言,描绘了“家”最真实的模样,它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清冷的夜风”、“轻微的鼾声”、“忙碌的背影”这些琐碎而温暖的瞬间,家,就是两个人相守的、微小而确定的幸福。
外国诗歌翻译名篇
外国诗歌也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家”的意义,或温馨,或深沉。
《家》 - (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
我将动身走了,去往茵纳斯弗岛, 用泥土和树枝,造一座小茅屋; 会种上九行芸香,养上一只蜜蜂, 我就孤身独居于幽林深处。
我将获得安宁,它徐徐下降, 从朝雾的蟠龙,到蟋蟀的巢穴; 午夜一片闪亮,正午一片紫光, 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动身走了,因为暮色在远处蔓延, 好枝叶间正在长出许多水仙; 它们随水波摇曳,在我身旁开放, 在绿茵上闪烁,在岩石旁绵延。
赏析:叶芝的“家”是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家园——茵纳斯弗岛,这个家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和宁静之美,是诗人灵魂的栖息地,它代表了人类对纯粹、安宁、与世无争的生活的永恒向往。
《 - (印度)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我希望家里的尘土,能开出花朵, 希望清晨的阳光,能洒满窗台。 我希望锅碗瓢盆,能奏响和谐的乐章, 希望每一寸空气,都充满爱的芬芳。
我希望,当疲惫的你推开家门, 能看到一盏温暖的灯,在为你守候。 我希望,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风雨, 这里,永远是你最坚实的港口。
赏析:这首诗(为贴合主题而创作,风格仿泰戈尔)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爱的家,家不是一个冰冷的空间,而是由“尘土开出花朵”、“阳光洒满窗台”的温暖所在,它是疲惫时的港湾,是充满爱与和谐的“港口”。
“家”在诗歌中,是一个多棱镜,折射出不同的光彩:
- 它是李白笔下那轮承载着乡愁的明月。
- 它是孟郊心中那件密密缝制的慈母衣。
- 它是陶渊明逃离樊笼后回归的田园。
- 它是林徽因口中那充满爱与希望的四月天。
- 它是席慕蓉记忆里那个鼾声和背影交织的夜晚。
- 它是叶芝灵魂深处那座宁静的茵纳斯弗岛。
无论身在何方,家,永远是诗歌里最温暖、最动人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