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中国传统上极富诗意的节日,充满了团圆、光明和希望,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些诗歌的主题通常围绕着元宵灯火、明月、佳人、以及节日里的热闹与孤寂等。
以下为您精选了从唐代到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元宵节诗歌,并附上赏析,希望能带您领略其中的意境。
最富盛名的千古绝唱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游人皆上苑,待漏岂须回。
【赏析】 这首诗被誉为描写元宵灯火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 “火树银花合”:开篇即用“火树银花”这个成语,描绘出元宵夜灯火璀璨、如同白昼的盛大景象。“合”字写出了灯火连绵不绝,覆盖了整个天地的感觉。
- “星桥铁锁开”:京城长安的护城河上,平日里锁住的桥梁在元宵节打开了,仿佛天上的银河(星桥)落到了人间,任人自由往来,充满了浪漫的想象。
- 后两句:写人们都涌向皇家园林(上苑)赏灯,玩得如此尽兴,仿佛连等待上朝(待漏)的时间都忘记了,根本不想回家。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象宏大,将元宵节的狂欢与盛唐的自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辛弃疾的豪放与婉约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这首词是宋词中的巅峰之作,将元宵节的繁华与词人内心的孤寂、执着描绘得淋漓尽致。
- 上阕(写景):以极富动感的笔触描绘了元宵夜的盛景。“花千树”、“星如雨”比喻满天灯火和焰火;“宝马雕车”写尽了富贵人家的奢华;“鱼龙舞”则描绘了各种民间表演的热闹,整个上阕铺陈了一幅极尽繁华的画卷。
- 下阕(抒情):笔锋一转,从热闹的人群中,聚焦到一位美丽的女子(蛾儿雪柳黄金缕)身上,她笑语盈盈,暗香浮动,渐渐远去,这引出了词人内心最深的情感——“众里寻他千百度”,这是一种执着的追寻,可能是理想,可能是知己,也可能是失落的故人。
- 全词的点睛之笔,在千百次寻找无果后,不经意间一回头,却发现要找的人正在那灯火稀疏、冷清之处,这“灯火阑珊处”的意境,既写实景,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真正的美好与答案,往往不在喧嚣的中心,而在宁静的边缘,这首词也因此超越了单纯的节日描写,成为表达人生境界的千古名句。
欧阳修的都市风情
《生查子·元夕》 (一说朱淑真,但多归于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 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感真挚,流传极广。
- 上阕(回忆):回忆去年元宵节的甜蜜。“花市灯如昼”极言灯火之盛,与“月上柳梢头”的宁静优美形成对比。“人约黄昏后”五个字,含蓄而浪漫地写出了与心上人约会的甜蜜场景。
- 下阕(现实):回到今年,景物依旧——“月与灯依旧”,但人事已非——“不见去年人”,强烈的对比之下,无尽的失落与悲伤涌上心头,“泪湿春衫袖”的细节描写,将内心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语言通俗,情感却深沉,是描写元宵节爱情与伤感的代表作。
唐寅的风流与自嘲
《元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赏析】 这是明代才子唐伯虎的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豪情的诗。
- 前四句:开篇点题,认为元宵节的美妙在于“灯”与“月”的完美结合。“灯烧月下月如银”一句,将月光与灯辉交织的景象写得如梦似幻。
- 后四句:描绘了街头的盛景,满头珠翠的女子在街上游赏,震天的音乐声在祭祀土地神(赛社神),面对如此良辰美景,诗人不禁感叹:如果不打开酒杯,开怀大笑,那怎么能对得起这美好的夜晚呢? 这首诗一扫前人的孤寂与感伤,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及时行乐的洒脱精神,是明代元宵诗中的佳作。
姜夔的清冷与雅致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宋)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赏析】 姜夔的词以清空骚雅著称,这首元宵怀人词也不例外。
- 上阕:以肥水东流起兴,抒发了相思之情绵延不绝,连梦中相见都模糊不清,不如画像清晰,可见相思之苦,一声山鸟啼叫,将人从短暂的梦中惊醒,回到现实,倍增凄凉。
- 下阕:感叹时光流逝,春天还未到来,鬓发却已斑白(春未绿,鬓先丝),分别太久,连悲伤都显得麻木了(人间别久不成悲),元宵之夜(红莲夜,指莲花灯),身处两地的我们,心中都在默默思念着对方,这份情感彼此心知肚明。 这首词情感含蓄内敛,没有大声疾呼,却将深沉的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无奈表现得入木三分,意境清冷而悠远。
元宵节的诗歌,就像节日本身一样,多姿多彩:
- 有苏味道笔下盛唐的宏大气象;
- 有辛弃疾词中繁华与孤寂交织的深刻哲思;
- 有欧阳修心中今昔对比的淡淡感伤;
- 有唐伯虎眼中对良辰美景的尽情享受;
- 也有姜夔词里那份清冷而绵长的思念。
这些诗歌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我们在千百年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个夜晚的明月、灯火、欢笑与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