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江苏2025高考诗歌题难吗?考生直呼读不懂

虽然自2025年起江苏高考模式已调整为“新高考”,但江苏作为教育大省,其语文试卷,尤其是诗歌鉴赏部分,一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设问方式和较高的思维要求而闻名,对全国考生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江苏2025高考诗歌题难吗?考生直呼读不懂-图1

以下我将从考情分析、题型特点、备考策略三个方面,为你详细解读江苏高考语文诗歌。


考情分析:江苏诗歌鉴赏的“前世今生”

要理解江苏卷的诗歌题,必须了解其历史演变。

“老江苏卷”时代(约2003-2025年):巅峰与标杆

这个时期的江苏卷,诗歌鉴赏是绝对的“重头戏”,难度和区分度都非常高,堪称全国标杆。

  • 选材特点

    • 非主流诗人:偏爱选用唐宋时期名气稍逊于“李杜苏辛”的诗人作品,或者诗人的非代表作,这要求考生不能只靠“背诵默写”和“常识记忆”,必须具备真正的文本解读能力。
    • 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边塞战争、咏史怀古、咏物言志、羁旅思乡等均有涉及,尤以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作品为多。
    • 篇幅适中: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为主,偶尔有词。
  • 设问特点

    • “小题大做”:题目往往非常具体,从一个词、一句话切入,要求考生分析其在全诗中的作用和艺术效果。“请分析‘闹’字的妙处”、“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愁’的?”
    • 理论性强:经常直接考查对诗歌理论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如“情景关系”、“虚实结合”、“对比衬托”、“意象叠加”、“炼字”、“炼句”等。
    • 探究性强:最后一问常带有“探究”性质,要求考生结合全诗进行个性化解读,或比较不同诗歌的异同,对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极高。

“新高考”时代(2025年至今):传承与变化

2025年江苏加入新高考全国卷,但保留了其鲜明的“江苏特色”。

  • 试卷结构:诗歌鉴赏题通常位于文言文阅读之后,是现代文阅读之前的“独立模块”,分值一般为9分(2个小题)。

  • 选材变化

    • 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唐宋,开始广泛选用宋词、元曲,甚至明清诗歌,这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阅读量和知识广度。
    • 名家回归:虽然仍有非主流诗人,但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大家名篇也时有出现,更注重经典文本的深度挖掘。
    • 题材融合:咏史怀古与抒发个人情怀相结合的作品增多,体现了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 设问特点

    • 稳中有变:保留了江苏卷传统的“精细化”提问方式,注重对关键词句和手法的分析。
    • 综合能力提升:题目越来越强调“理解-分析-鉴赏”的综合能力,第一题通常是内容理解和手法判断,第二题则是深入分析艺术效果或思想情感。
    • 情境化命题:题目有时会设置一个情境,如“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孤寂’之情的?”,引导考生在特定框架下进行思考。

题型特点与答题策略(新高考模式)

内容理解与手法辨析(通常是第14题)

这类题考查对诗歌基本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把握,是基础题,但也是得分的关键。

  • 常见设问方式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择题)
    2. 这首诗的某联/某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或某联)的内容。
  • 答题策略

    1. 回归文本,细读慢品:不要急于看题,先通读全诗2-3遍,借助注释,理解大意,注意诗歌的标题、作者、意象(如“杨柳”、“月亮”、“杜鹃”等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2. 圈点勾画,捕捉信息:圈出关键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关键句(首联、尾联、议论抒情句),并初步判断其表达的情感。
    3. 识别手法,规范作答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用典等,答题时要说清“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效果/情感”。
      •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答题模式同上。
      • 结构技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铺垫、伏笔、照应等。

艺术效果与思想情感探究(通常是第15题)

这是诗歌鉴赏的拔高题,也是区分高分段考生的关键,最能体现江苏卷的“思辨性”。

  • 常见设问方式

    1. 这首诗是如何(通过XX手法)来抒发XX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 请赏析这首诗(或某句)的“诗眼”或某个关键词的妙处。
    3. 这首诗与另一首诗(或某篇课文)在情感/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 答题策略

    1. “手法+内容+情感/效果”三部曲:这是江苏乃至全国诗歌鉴赏的黄金答题公式,无论题目如何问,最终都要回归到这个模式。
      • 手法:明确指出诗句使用了何种技巧。
      • 结合诗句本身,解释这个手法是如何运用的,即“翻译”或“阐释”诗句。
      • 情感/效果:分析这种手法带来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如:使形象更生动、使意境更深远、使情感更强烈等),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知人论世,背景辅助: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以及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对于准确把握情感至关重要,读杜甫的诗要想到“安史之乱”,读辛弃疾的词要想到“壮志难酬”。
    3. 分点作答,逻辑清晰: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多个方面或多个层次,一定要分点作答(用①②③),确保条理清晰,要点全面,每个要点内部也遵循“手法-内容-情感”的逻辑。
    4. 语言精炼,术语准确:使用规范的鉴赏术语,避免口语化表达,语言要简洁、准确、有文采。

备考策略与建议

  1.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教材中的古诗文是最好的训练材料,不仅要背诵,更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其手法、情感和结构,吃透一首,能举一反三。
  2. 专题训练,分类突破
    • 按题材分类:山水田园、边塞、咏史、咏物等,总结各类题材的常见意象和情感模式。
    • 按手法分类:集中练习炼字、炼句、情景关系、对比衬托等专题,做到对每种手法的识别和运用了如指掌。
  3. 精做真题,模拟演练
    • 做“老江苏卷”:重点练习2008-2025年的江苏高考诗歌题,感受其命题风格和思维深度。
    • 做“新高考卷”:重点研究2025年至今的新高考I卷(江苏考生使用)、II卷以及其他省份的优秀诗歌题,把握新高考的命题趋势。
  4. 建立“诗歌鉴赏知识库”
    • 意象库:整理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如:月亮-思乡、梧桐-凄凉、杜鹃-悲苦)。
    • 情感库:整理常见情感关键词(如:羁旅、愁苦、闲适、报国、愤懑)。
    • 手法库:整理各种表现手法及其术语和答题话术。
  5. 勤于动笔,注重反馈:只看不练是假把式,一定要亲手写答案,然后对照参考答案,分析自己的失分点在哪里:是理解错了?手法没看出来?还是表达不清晰?

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无论新旧,其核心都未曾改变:考察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赏析语言艺术和进行审美思辨的能力,它要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