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长城的诗句名言,今人为何仍千年传诵?

古代诗词 (壮怀激烈,思乡怀古)

古代诗词中的长城,往往是边塞、战争、戍边将士和家国情怀的象征。

长城的诗句名言,今人为何仍千年传诵?-图1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解说:这是咏长城最负盛名的诗句之一,它用“明月”和“关”两个意象,勾勒出长城亘古不变的苍凉,并引出无数戍边将士“有去无回”的悲剧,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良将的渴盼和对和平的向往。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解说:虽然不直接写“长城”,但“天山”等边塞风光和“晓战宵眠”的艰苦生活,正是长城戍边将士的真实写照,诗句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

卢纶《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解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长城边防的夜晚,展现了将士们时刻警惕、武艺高强的形象,侧面烘托了长城作为军事要塞的重要性。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解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使边塞时看到的雄浑景象。“燕然”借用了东汉窦宪大破匈奴后“勒石燕然”的典故,代指边疆的军事重地,与长城的防御功能紧密相连。

于濆《戍客南归》

万里长城备胡戎,百世精选为鬼雄。 陇上健儿颜如玉,横行略猎出山东。

  • 解说:直接点明长城“备胡戎”的军事目的,并赞美了长城守卫者“百世精选”的英勇。

近现代及当代名言 (民族象征,精神图腾)

近现代以来,长城的意义超越了军事,升华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智慧和毅力的结晶。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 解说:这是最广为人知的一句关于长城的名言,它赋予了长城新的含义——一种坚韧不拔、敢于挑战、目标远大的精神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已成为激励无数人奋勇向前的口号。

罗哲文(古建筑学家)

长城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 解说:这是对长城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权威性总结,它点明了长城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多重意义。

民间谚语/俗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你唱长城长,我说长城宽。

  • 解说:这些谚语和歌词流传甚广。“不到长城非好汉”已成为文化符号;“长城内外”则泛指中国北方广阔的土地;而“长城长,长城宽”则形象地描绘了长城的雄伟和它所承载的厚重文化。

世界赞誉

“除了月亮,人类只能从太空中看到地球上的人造工程,长城就是其中之一。” —— (常被认为是宇航员的名言,虽真实性存疑,但广为流传,体现了长城的国际知名度)

  • 解说:这句话将长城置于宇宙视角,强调了它作为人类奇迹的独特地位和无与伦比的规模。

外国友人眼中的长城

长城也吸引了无数外国友人,他们的视角充满了惊叹与敬佩。

威廉·埃德加·盖洛 (William Edgar Geil, 美国旅行家)

“这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建筑,是人类意志力的完美体现。”

  • 解说:盖洛是第一位徒步考察长城全段的外国人,他的评价充满了对人类工程和意志力的震撼。

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Никола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оголь, 俄国作家)

“长城是凝固的历史,是屹立不倒的民族脊梁。”

  • 解说:这句评价将长城比作“凝固的历史”和“民族的脊梁”,深刻地揭示了其作为历史载体和精神图腾的核心价值。

这些诗句和名言从不同维度描绘了长城:

  • 古代视角:它是边关、战场、乡愁的载体,充满了金戈铁马的悲壮。
  • 现代视角:它是民族、精神、智慧的象征,代表着坚韧不拔的“好汉”精神。
  • 世界视角:它是奇迹、遗产、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希望这份整理能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长城的文化内涵。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