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祁克果名言在当下时代还有现实意义吗?

关于信仰与“信仰的飞跃”

这是祁克果思想的核心,他强调真正的信仰不是理性的论证,而是一种充满激情的、非理性的个人抉择。

祁克果名言在当下时代还有现实意义吗?-图1

  1. “信仰恰恰是最高意义上的激情,在信仰中,人不是被降低到低于其理性的水平,而是被提升到高于其知性的水平。”

    • 解读:在祁克果看来,信仰不是与理性对立的愚昧,而是一种更高级、更激烈的精神状态,它超越了逻辑和证据的局限,是一种对上帝的全然托付和热爱,是人类精神所能达到的最高强度。
  2. “信仰无非就是相信我能够去爱。”

    • 解读:这句话将信仰的本质与行动和爱联系起来,信仰不是一套教条,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去爱、去信任、去行动的能力,它是一种动态的、实践性的状态,而非静态的知识。
  3. “信仰的飞跃是一种激情的飞跃。”

    • 解读:从怀疑、焦虑到坚定信仰,这个过程不是一步步的逻辑推导,而是一个瞬间的、充满激情的跳跃,这个飞跃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它意味着放弃对确定性的依赖,拥抱未知和风险。
  4. “上帝的存在是无法证明的,也正因如此,信仰才是有福的。”

    • 解读:如果上帝的存在像“2+2=4”一样可以被客观证明,那么信仰就失去了其荣耀和价值,信仰之所以珍贵,恰恰因为它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相信,这完全是个人自由的体现。

关于焦虑、自由与选择

祁克果认为,自由是存在的核心,而自由必然伴随着焦虑,人是“自由的化身”,也因此要为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

  1. “焦虑是自由的眩晕。”

    • 解读:这是祁克果最著名的比喻之一,当你站在悬崖边,往下看会感到眩晕,这种眩晕不是因为害怕掉下去,而是因为你意识到了“掉下去”的可能性——那是你自由意志的选择,焦虑源于我们意识到了自己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以及随之而来的沉重责任。
  2. “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人刚刚降生时就被判了自由。”

    • 解读:这句话充满了悲剧色彩,自由是人的宿命,但这份“礼物”同时也是诅咒,因为自由,我们必须做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放弃其他所有可能性,并承担其后果,这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焦虑。
  3. “生命只能被 backwards understood,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s.”

    • 解读(英文原句,广为流传):“生命只能向后被理解,但它必须被向前活。”
    • 解读:我们只有在经历了一段人生之后,才能回过头来理解那些经历的意义,在当下,我们必须在未知和不确定中做出选择并向前生活,我们不能等待所有信息都齐备了再行动。

关于个体性与群众

祁克果极度批判“群众”(The Crowd),认为群众代表着平庸、非个人化和逃避责任的生存方式。

  1. “群众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有人,没有一个人。”

    • 解读:当一个人说“大家都这么想”或“大家都这么做”时,他其实是在放弃自己的思考,隐藏在“群众”这个匿名面具之后,群众没有个性,没有责任,它是一个由无数匿名个体组成的、缺乏真实性的集合体。
  2. “一个人越是群众的一员,他就越不是他自己。”

    • 解读:追求与群体保持一致,是扼杀个体性的最快方式,真正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差异和独特性中被发现的,盲目从众,只会让你迷失在千篇一律中,成为一个没有面孔的复制品。

关于生活阶段与真理

祁克果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审美、伦理和宗教,他认为,只有进入宗教阶段,才能达到最高的真理——主观的、为“我”而存在的真理。

  1. “人生有三种最终的生活态度:要么是享乐主义者,要么是道德家,要么是信徒。”

    • 解读:这概括了他的人生三阶段论。
      • 审美阶段:追求感官快乐、新奇刺激和情感体验,但最终会感到厌倦和绝望。
      • 伦理阶段:遵守社会普遍的道德法则,追求责任和义务,但会发现律法本身无法解决内在的冲突和罪疚感。
      • 宗教阶段:超越普遍伦理,直接与“绝对的个体”(上帝)建立个人关系,通过“信仰的飞跃”获得真正的救赎和自由。
  2. “客观的思考是所有可能的错误之父;主观的思考是所有可能的真理之母。”

    • 解读:祁克果反对黑格尔式的、追求普遍、客观、体系的哲学,他认为,真理不是客观存在于那里的东西可以被发现,而是主观的、内在的,一个命题(如“上帝存在”)只有在被个体充满激情地“把握”并内化为自己的生命时,才对他而言是真理。

关于爱与关系

  1. “爱是一种深刻的渴望,渴望成为你所爱的人所渴望的那样。”

    • 解读:这描述了一种无私、深刻的爱的本质,爱不是占有或控制,而是愿意为了对方而改变自己,努力去理解和满足对方最深层次的需求和渴望,这是一种主动的、自我超越的奉献。
  2. “如果你结婚,你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如何,你都会后悔,枪毙自己也好,娶妻也罢,你都会后悔,这是个该死的世界。”

    • 解读:这句话体现了祁克果式的讽刺和黑色幽默,它揭示了人生选择的困境: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会有遗憾和后悔,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而人总是会对未选择的可能性抱有幻想,这更凸显了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沉重感。

祁克果的名言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孤独与自由困境,他反复强调的核心是:你是谁,比你知道什么更重要;你的选择,比你的理论更关键。 他呼吁每个人都要成为一个“在上帝面前的单个个体”,勇敢地面对自由,承担起存在的全部重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