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起点名言今何在?30年初心是否依旧?

这些名言主要来自其创始人吴文辉(笔名“黑暗骑士”)以及早期核心团队,它们深刻地影响了网文创作者和读者的心态。

起点名言今何在?30年初心是否依旧?-图1

以下是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起点名言”,并附上解读:


核心精神与价值观类

“我吃西红柿”、“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整个作者榜)

  • 出处:起点中文网“白金作者”榜单。
  • 解读: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单,它是起点乃至整个网文界“大神文化”的象征,这些名字代表着成功、流量、财富和行业标杆,对于无数新人作者来说,登上这个榜单是终极梦想,它传递了一种“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写出好作品就能封神”的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

“为兴趣而写作,为读者而创作。”

  • 出处:起点早期倡导的创作理念。
  • 解读:这句话完美概括了起点对作者的双重要求。
    • “为兴趣而写作”:强调创作的初心,只有自己真正热爱和投入的故事,才能写出灵魂,才能长久,这是对作者个人热情的尊重和保护。
    • “为读者而创作”:强调作品的商品属性和市场导向,网络文学是面向大众的,读者的点击、推荐、订阅是作品的生命线,这要求作者必须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保持更新,写出受欢迎的情节。
    • 结合:这句话平衡了艺术性与商业性,是起点模式能够成功的关键。

“读者是衣食父母。”

  • 出处:网络文学圈内流传的“金科玉律”,起点将其发扬光大。
  • 解读:这是起点商业模式的基石,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的收益直接与读者的付费行为挂钩,作者和平台都必须将读者放在最高位置,尊重读者、服务读者、取悦读者,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这句话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地位和话语权。

创作理念与方法论类

“大纲是网络小说的骨架。”

  • 出处:起点编辑和资深作者对新人作者的普遍建议。
  • 解读:与传统文学可以边写边构思不同,网络小说动辄数百万字,连载周期长,节奏快,没有一份详细的大纲,很容易写到中途“卡文”、情节崩坏或前后矛盾,大纲是保证故事结构完整、逻辑清晰、情节连贯的“导航图”,是长篇连载创作的必备工具。

“更新是王道,稳定出神书。”

  • 出处:网文圈内流传的至理名言,起点时代尤为盛行。
  • 解读:这句话道出了网络文学连载的核心竞争力。
    • “更新是王道”:读者追更就像追剧,稳定、高频率的更新是留住读者的关键,断更或更新缓慢极易导致读者流失。
    • “稳定出神书”:只有保持长久的稳定更新,才能不断积累人气和读者基础,让一部有潜力的作品从“小众”走向“爆款”,最终成为经典(神书),这强调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

“开篇三章定生死。”

  • 出处:起点编辑审稿标准的核心法则。
  • 解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选择一部小说的耐心非常有限,前三章(甚至前五千字)必须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通过设定、悬念、冲突和主角的魅力,让他们产生“追下去”的欲望,如果前三章无法吸引人,很可能就直接被读者抛弃了,这要求作者必须具备极强的开篇设计能力。

平台发展与行业影响类

“起点中文网,为梦想而战!”

  • 出处:起点的早期宣传口号。
  • 解读:这句话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感,它不仅指作者在平台上为文学梦想而战,也指平台自身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互联网行业里,为开创一个全新的文学模式而奋斗,它点燃了无数作者心中的火焰,也塑造了起点充满活力和竞争性的企业文化。

“让阅读,无处不在。”

  • 出处:起点后来的发展愿景,特别是随着移动阅读的兴起。
  • 解读:这句话体现了起点的野心和格局,它不再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网站,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覆盖全终端的数字阅读生态,无论是PC、手机、平板还是电子书阅读器,起点都希望让它的内容能够触达每一个潜在读者,这标志着起点从一个内容平台向一个文化生活方式提供商的转型。

起点名言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不仅仅是口号,更是对网络文学创作规律、商业模式和行业生态的深刻洞察与总结,它们共同构建了起点精神的核心:

  • 尊重读者,市场导向
  • 鼓励创作,崇尚大神
  • 强调专业,注重方法
  • 充满激情,追逐梦想

这些名言至今仍在指导着无数网文作者的创作,并成为整个行业共同的文化遗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