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形态、音韵、意蕴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赞颂它的诗篇。

这里为您精选几首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诗歌,并附上解读,以展现汉字之美。
古体诗·五言绝句 (意境悠远)
这首诗虽非古人之作,但以古风形式,言简意赅地描绘了汉字的诞生与力量。
《赞汉字》
一画开天地, 八荒入毫芒。 龙蛇盘屈势, 雷霆震语响。
【解读】
- 一画开天地:开篇即气势磅礴。“一画”既指汉字最基本的笔画,也暗合“一画开天”的创世神话,寓意汉字是开启文明、划分世界的伟大创造。
- 八荒入毫芒:极言汉字的包罗万象。“八荒”指天地四方极远之地,“毫芒”是笔尖最细微处,意思是,整个世界的万物与思想,都能被浓缩进这小小的笔尖和方块字中。
- 龙蛇盘屈势:描绘汉字的书法之美,汉字的笔画如龙蛇般蜿蜒盘旋,充满了动态的生命力与艺术感。
- 雷霆震语响:点出汉字的力量,这无声的文字,读出来却如雷霆万钧,能传递最强烈的情感,发出震撼人心的声音。
现代诗·自由诗 (情感奔放)
余光中先生的《寻李白》中,有一段堪称对汉字和书法最华美的赞颂,虽非全诗写汉字,但其中一节流传极广。
《寻李白》(节选)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解读】 这一节诗将汉字的创作过程与诗仙李白的形象完美融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
- 酒入豪肠:创作的前提是诗人的豪情与酒意。
- 七分月光,三分剑气:诗人的才情(七分)与风骨(三分)在胸中激荡、酝酿,月光是清辉、是才情,剑气是傲骨、是力量。
-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最震撼的一句,将“吐”字与“绣口”结合,极言汉字之优美精妙,诗人用他饱含才情的嘴,吟咏出几句诗,这诗句所承载的气象与格局,竟然就构成了辉煌“盛唐”的一半!这既是对李白诗歌成就的最高赞誉,也是对汉字本身承载文化之重、历史之厚最极致的赞美,它说明,每一个汉字,都可能蕴含着一个时代的灵魂。
七言律诗 (格律严谨)
这首七言律诗从汉字的起源、结构、音韵、功能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而典雅的赞颂。
《汉字吟》
仓颉造字启鸿蒙, 点横撇捺蕴玄通。 山川草木形中显, 喜怒哀乐字里融。 平仄声调传雅韵, 篆隶楷草竞芳容。 千年国粹凝方寸, 一脉文华贯长虹。
【解读】
- 首联(1-2句):开篇点题,追溯汉字的起源——仓颉造字,认为它开启了蒙昧的文明。“点横撇捺”是基本笔画,“蕴玄通”说其中蕴含着深奥的道理和与天地沟通的智慧。
- 颔联(3-4句):对仗工整,写汉字的表意功能,无论是自然界的“山川草木”,还是人类内心的“喜怒哀乐”,都能在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中找到归宿。
- 颈联(5-6句):对仗工整,写汉字的音韵与书法之美。“平仄声调”构成了汉语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美;“篆隶楷草”是四种主要字体,各有其美,如同百花争艳。
- 尾联(7-8句):总结升华,说这“千年国粹”都凝聚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凝方寸),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灿烂文化,则像一道长虹,贯穿古今,永不停息(贯长虹)。
短小精悍·打油诗 (通俗易懂)
这首小诗用最直白的方式,道出了汉字的核心魅力——象形与达意。
《汉字好》
方块字,真奇妙, 横平竖直有棱角。 日是日,月是月, 山水花鸟画里描。 你一猜,我一瞧, 意思全都明了了!
【解读】 这首诗语言质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 它抓住了汉字“方块”和“笔画”的基本特征。
- 用“日”、“月”等最简单的字,形象地说明了汉字“象形”的起源,仿佛一幅画。
- 最后两句,点出了汉字作为交流工具的高效与直观,其意义一看便知,一猜就懂,充满了生活气息。
希望这些诗歌能让您感受到汉字那跨越时空的、独特而深厚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