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马的诗歌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作为人类的伙伴、力量的象征和自由的化身,自古以来就是诗人讴歌的对象。

我将从中国古典诗歌、西方现代诗歌以及现代歌词三个方面,为您精选和解读一些赞马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典诗歌:风骨与神韵
在中国文化中,马常与英雄、边塞、功业和豪情联系在一起,是诗人寄托壮志与情怀的重要意象。
李白《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解读】 这是李白一首著名的咏物诗,堪称咏马诗中的巅峰之作。
- 外形与神态:诗人开篇即点出这是一匹来自西域大宛的良马,它“锋棱瘦骨”,体态矫健,双耳如竹批般挺立,充满了力量感。
- 动态与速度:“风入四蹄轻”一句,写出了它奔跑时快如疾风,四蹄几乎不着地的轻盈与迅捷。
- 品格与忠诚:“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匹马胸怀宽广,无所畏惧,足以将生死相托,这既是对马的赞美,也是诗人对自己理想人格的投射——渴望成为这样一位有担当、有气概的豪杰。
- 结尾升华:结尾直抒胸臆,这样神骏的“骁腾”之马,足以纵横万里,建功立业,全诗气势磅礴,将马的形、神、魂完美融合,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读】 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马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以景衬情:诗中没有直接描写马,而是通过“马行处”这一意象,将送别的场景定格在茫茫雪原上,友人远去,身影消失在山路转弯处,只有雪地上那一串深深的蹄印,孤独地延伸向远方。
- 意境深远:这串“马行处”是离别的见证,是友人来过的证明,更是诗人无尽思念的寄托,它留白巨大,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将依依惜别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这里的马,是情感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线索。
西方现代诗歌:自由与灵魂
在西方,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马更多地被看作是野性、自由和生命力的象征,与自然紧密相连。
詹姆斯·汤姆森 (James Thomson, B.V.) 《The City of Dreadful Night》(节选)
...O for the gallop of the horse! For the free, wild wind in the face, For the sense of the earth beneath, For the leap, the bound, the pride of pace, That makes the blood run quick and free, And sends the soul out to the sea!
【解读】 这段诗歌直白而热烈地表达了对骑马飞奔的渴望。
- 感官的解放:“O for the gallop of the horse!”(啊,多想纵马飞奔!)开篇就是一声强烈的呐喊,诗人渴望的是风拂过脸颊的自由感,是大地在脚下坚实的感觉,是那种让血液沸腾、灵魂出窍的速度与激情。
- 精神的超越:骑马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它能将人的灵魂从城市的禁锢中释放出来,让它像海浪一样奔涌、辽阔,马,是挣脱束缚、回归自然的钥匙。
艾米莉·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 #314
My Life had stood — a Loaded Gun — In Corners — till a Day The Owner passed — identified — And carried me away —
And now We roam in Sovereign Woods — And now We hunt the Doe — And every time I speak for Him The Mountains straight reply —
And do I smile — such cordial light Upon the Valley glow — It is as a Vesuvian smile — And then — extincgo —
Though I than He — may longer live He longer must than I — For I have but the power upon — And He — has the power — to —
【解读】 狄金森这首诗用“Loaded Gun”(上膛的枪)来比喻自己的生命,而那个“Owner”(主人)则是一匹马。
- 力量的结合:在诗中,“我”(枪)本身是无意识的,只有被马(主人)驾驭时,才能释放出惊天动地的力量,他们共同“在林中漫游”、“追逐母鹿”,与自然融为一体。
- 共生关系:马是“我”生命意义的激活者,是“我”力量的引导者,马的存在,让“我”这柄冰冷的枪,有了生命和方向,这种关系充满了原始、野性的力量之美,是一种生命对另一种生命的绝对驾驭与共生。
现代歌词:速度与梦想
在当代,马的形象依然活跃在音乐中,尤其是在摇滚和流行音乐中,它常被用来象征追逐梦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假如你看我有点累, 就请你给我倒碗水。 假如你已经爱上我, 就请你吻我的嘴。
时光它不停在飞, 我们现在要往哪儿飞? 一路上失落的感觉, 告诉我你爱谁!
【解读】 虽然这首歌没有直接提到“马”,但整首歌的意境和精神内核,与“马”的意象高度契合。
- “长征”的隐喻:“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本身就充满了征程的意味,长征,需要一匹千里马去承载理想,穿越荒芜。
- 速度与迷茫:“时光它不停在飞”,我们就像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马,速度快得让人眩晕,却不知终点何方,这种在时代洪流中奋力前行的状态,正是现代人心境的写照,马,在这里是速度的化身,也是我们承载着梦想与迷茫,奔向未知未来的伙伴。
Beyond《真的爱你》(部分歌词)
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 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 纵使啰嗦关心不退避 因你冷暖我关注
(虽然这首歌主要歌颂母爱,但其旋律和“冷雨夜”等意象,常让人联想到在风雨中前行的骏马,坚韧而执着。)
从李白的“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英雄气概,到岑笔下“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离愁别绪;从汤姆森对“gallop of the horse”的自由渴望,到狄金森笔下人与马共生的原始力量;再到崔健在时代洪流中的狂奔姿态。
马,在诗歌中,早已超越了其动物本身,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对力量、自由、忠诚、梦想和生命意义的永恒追求,每一首赞马的诗歌,其实都是在赞美人自身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