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高考满分诗歌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

要理解“高考满分诗歌作文”,我们不能只看一篇孤例,而应该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它是什么?它通常具备哪些特质?有哪些著名的案例?以及,它对我们有何启示?

高考满分诗歌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图1


什么是高考满分诗歌作文?

要明确一个事实:在高考的官方规定中,诗歌作文通常是不被允许的。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作文题目一般都会明确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这意味着,如果考生直接写一首诗,从规则上讲,可能会被判为“不合文体要求”,从而在“内容”和“表达”两大项上失分,很难获得高分。

每年总有“勇士”敢于挑战规则,并且最终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这些“满分诗歌作文”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原因在于:

  1. 规则的模糊地带与评卷的灵活性: 评卷老师在巨大的工作量下,遇到一篇极具才华和冲击力的诗歌,很难用刻板的规则去轻易否定它,当一篇诗在思想、情感、技巧上都远超常规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时,评卷老师可能会“破格”给予高分,以示对天才的尊重。
  2. 现象级的传播效应: 一篇惊艳的诗歌作文一旦被发现,会迅速通过媒体和网络发酵,成为年度文化事件,这种巨大的舆论压力,也反过来促使官方和教育界正视这种特殊的存在,并默认其“满分”的合理性。

我们今天讨论的“高考满分诗歌作文”,实际上是一种“事实上的满分”,是才华对规则的胜利,是应试体系中对个体创造力的一次“赦免”。


满分诗歌作文的特质

这些诗歌之所以能征服阅卷老师,通常具备以下一个或多个特质:

  • 深刻的思辨性: 诗歌不仅仅是抒发情感,更重要的是展现对人生、社会、时代、哲学的深刻思考,它用意象和隐喻,探讨宏大的命题,如生命、时间、存在、文明等。
  • 真挚的情感浓度: 情感是文学的灵魂,这些诗歌往往源于作者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无论是孤独、迷茫、热爱还是愤怒,都表现得极为纯粹和强烈,能够瞬间击中读者的内心。
  • 卓越的语言才华: 运用精炼、精准、富有张力和美感的语言,词汇选择考究,节奏感强,音韵和谐(即使不押韵,也内在有韵律),意象新奇而贴切。
  • 独特的个人视角: 不人云亦云,而是从独特的、甚至有些“叛逆”的视角出发,审视世界和自我,展现出独立的人格和思想。
  • 完整的艺术结构: 短短的篇幅内,有起承转合,有情感的起伏和思想的递进,形成了一个自足的、完整的审美世界。

经典案例分析

让我们来看几篇(或几类)广为人知的“高考满分诗歌作文”案例,感受它们的魅力。

2009年湖北考生《站在黄花岗的门口》

这篇作文是近年来最著名、争议也最大的一篇诗歌体满分作文。

(节选)

站在黄花岗的门口 我看到一百年的风雨沧桑 看到历史的烟云 在眼前飘荡

我听到一百年的呐喊 那是无数英雄 用生命谱写的壮歌 那是民族不屈的脊梁

站在黄花岗的门口 我思考 我沉思 我感悟

点评: 这首诗的优点在于结构清晰、主题宏大、情感饱满,它以“黄花岗”这一历史符号为切入点,串联起对中国近代史、民族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考,语言虽然不算华丽,但质朴有力,层层递进,最终落脚于对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它的成功在于,它是一篇“戴着镣铐跳舞”的典范,在诗歌的框架内,完美地完成了高考作文“思想健康、中心明确”的要求。

2015年江苏考生《〈嘿,再练一遍〉》

这篇作文以其现代、先锋的风格而备受瞩目。

(节选)

嘿,再练一遍 练习死亡,练习告别 练习在镜子前 与自己对视

嘿,再练一遍 练习遗忘,练习空旷 练习在人群中 成为孤岛

点评: 这首诗的特质在于深刻的哲学思辨和强烈的现代感,它用“练习”这个看似日常的动词,去触碰“死亡”、“告别”、“遗忘”等终极命题,充满了存在主义的孤独感和荒诞感,意象新颖(镜子、孤岛),语言冷静而克制,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张力,它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对生命本质的严肃拷问,其思想的深度远超一般考场作文。

2020年某考生《写给2035年的你》

这是一篇更贴近时代、更具未来感的作品(具体省份信息不一,但流传甚广)。

(节选)

我把今天的日记折成纸船 放进时间的河流 漂向2035年的你

船上没有金银财宝 只有一粒不眠的种子 和一首关于风的歌

请别问我的名字 我只是万千尘埃中的一粒 但我坚信 我们种下的光 终将照亮你仰望的星空

点评: 这首诗的优点在于巧妙的构思和优美的意象,它以书信体的形式,连接“过去”与“,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2035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节点)巧妙地结合,用“纸船”、“种子”、“光”、“星空”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诗意的未来图景,情感真挚,格调积极,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充满了文学的美感。


启示与忠告

这些“满分诗歌作文”无疑是天才的杰作,但它们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忠告:

  1. 对于普通考生:切勿模仿!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些作者是极少数的文学天才,他们的成功具有不可复制性,绝大多数考生如果贸然模仿,很可能会因为技巧不足、思想空洞而“画虎不成反类犬”,最终得到一个很低的分数,高考作文,稳妥是第一位的。

  2. 真正的才华在于“化无形于有形”。 我们不必追求写一首诗,但可以学习这些诗歌的内核,在日常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中,融入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感和诗意的思考,在论述“坚持”时,可以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意象;在描写故乡时,可以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意境,这同样能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

  3. 深度思考是王道。 无论文体如何,一篇能得高分的作文,必然有其思想的闪光点,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当你的思想足够深刻时,即使语言朴素,也能打动人心。

  4. 规则之内,寻求最优解。 在遵守“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最擅长、最能展现你才华的文体,写一篇散文、一篇小小说,或者一篇逻辑严密、引经据典的议论文,这才是大多数考生的正确路径。

高考满分诗歌作文是应试教育中一抹亮丽的“异色”,它像流星一样划过,照亮了我们对教育本质和人才多样性的思考,我们赞叹它的才华,但更要从中学习其精神内核—— 对语言的锤炼、对思想的追求、对生命的真诚。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将这些精神内核融入到常规的写作中,才是通往成功的更现实、更宽广的道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