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您整理了一些最经典和常见的“麻雀名言”,并附上解释和出处。

经典俗语与成语
这些是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关于麻雀的说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 含义:比喻某个事物或机构规模虽小,但内部的结构、功能或组成部分却非常完备,一样不少。
- 出处:这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俗语,最早可追溯至清代,它用麻雀这个微小但生命结构完整的生物,来类比事物的“完整性”。
- 例句:这家初创公司虽然只有十个人,但市场、技术、财务等部门都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处麻雀一样贪
- 含义:比喻某一类人或事物,无论在何处,其本质或本性都是一样的,通常带有贬义,指贪婪、奸诈等坏习性。
- 出处:民间谚语,常与“天下乌鸦一般黑”连用,强调普遍存在的负面特质。
- 例句:别指望从那些奸商手里买到便宜货,天下乌鸦一般黑,到处麻雀一样贪。
麻雀变凤凰
- 含义:比喻身份、地位或境遇非常卑微的人或事物,突然变得尊贵、显赫或成功。
- 出处:这是一个现代色彩较浓的比喻,源于人们对麻雀(平凡)和凤凰(高贵、吉祥)的传统认知对比。
- 例句:她从一个农村姑娘一跃成为明星,真可谓麻雀变凤凰的传奇故事。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含义:比喻无辜的人或事物因受到牵连而遭受损失或灾祸,虽然主角是“城门”和“池鱼”,但故事的核心关联物是“池鱼”,在一些版本或引申义中,也常提到麻雀,更直接的关联是:
- 引申义 -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一听到弓弦声就吓得掉下来,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麻雀作为常见的小鸟,常被用来形容这种状态。
- 出处:《战国策·齐策》。
- 例句:他上次被骗后,现在对任何投资都心有余悸,简直是惊弓之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含义:燕子和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理解天鹅(鸿鹄)高远的志向呢?比喻平庸的人无法理解有远大抱负的人的志向和理想。
-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这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字涉)年轻时说过的话,当时他是个雇工,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休息时他感叹说:“苟富贵,无相忘。”同伴们嘲笑他,他就说了这句千古名言。
- 例句:他想创办一家改变世界的企业,身边的人都不理解,但他坚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文学与诗歌中的意象
在古诗词和文学作品中,麻雀常被用来描绘生活场景、抒发情感或寄托哲理。
蓬门今始为君开 —— 杜甫《客至》
- 诗句: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解释:虽然这句诗的主角是“群鸥”,但它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麻雀作为田园中常见的鸟类,其意象与“群鸥”类似,代表了日常的、平凡的陪伴和生机,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清贫生活中因朋友的到来而感到的喜悦。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诗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风雪之夜,旅人投宿的情景,虽然没有直接写麻雀,但“白屋”(茅草房)的景象中,麻雀是常见的居民,它们在屋檐下躲风避雪,反衬出旅人“风雪夜归”的孤寂与温暖,麻雀在这里是“家”的象征,是风雪中温暖的陪衬。
现代文学中的麻雀
在现代文学中,麻雀的意象更加丰富。
- 鲁迅的《药》:作品中提到了“乌鸦”和“麻雀”,乌鸦象征着黑暗和愚昧,而麻雀则代表着麻木、随波逐流的普通民众,缺乏觉醒和反抗精神。
- 象征平凡与生命力:在很多作家笔下,麻雀是城市和乡村最常见的生命,它们在电线上、屋檐下、公园里跳跃、觅食,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平凡生活的真实感,它们虽不起眼,却是构成生活图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引申与哲理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 含义:宁愿在一个小团体里当领导者,也不愿在一个大团体里当普通成员,这与“麻雀”的意象结合,可以理解为:与其在大机构里当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如大凤尾里的小羽毛),不如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麻雀王”,拥有自主权和成就感。
- 出处:民间智慧,在现代职场和人生选择中被广泛引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含义:螳螂正要捉蝉,却不知黄雀在它身后正要吃它,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知道有后患。
- 出处:《庄子·山木》。
- 与麻雀的关联:在很多版本的民间故事或图画中,黄雀之后可能还有鹰,而鹰之下,可能就是更小的麻雀,这个成语可以无限延伸,形成一个食物链,警示人们不要只盯着眼前的“猎物”(蝉),而忽略了背后更大的危险(黄雀),同时也不要因为自己是“黄雀”就沾沾自喜,因为你之上还有更强者。
麻雀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鸟类,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
- “小”与“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强调内在的完整性。
- “平凡”与“真实”:它们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代表着朴实无华的真实。
- “短视”与“贪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到处麻雀一样贪——批评目光短浅和贪得无厌。
- “生命力”与“顽强”:它们无处不在,适应力强,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坚韧。
- “无辜”与“牵连”:在“城门失火”的故事中,它们和池鱼一样,是无辜的受害者。
这些关于麻雀的名言,不仅是对这种小动物的生动描述,更是中国人观察世界、思考人生、总结智慧的独特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