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诗歌活动:《春雨沙沙》
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

- 初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雨细密、轻柔的特点。
- 认识诗歌中提到的几种春天的小动物(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
- 学习并理解“沙沙”、“说话”、“发芽”、“开花”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词汇。
-
技能目标:
- 能有节奏地、轻柔地朗诵诗歌。
- 尝试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诗歌内容。
- 激发想象力,尝试用“XX说:下吧,下吧,我要……”的句式进行简单的仿编。
-
情感目标:
- 萌发对春天和春雨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体验与同伴一起朗诵、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
物质准备:
- 诗歌挂图或PPT: 图画色彩鲜艳,内容清晰,能直观地展示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等形象。
- 音效: 轻柔的背景音乐(如班得瑞的《春野》)和逼真的“下雨”声效。
- 头饰或图片道具: 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的头饰或图片卡片。
- 绘画材料: 画纸、蜡笔,用于活动延伸。
-
经验准备:
-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过或感受过春雨。
- 对种子发芽、植物生长有初步的概念。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猜谜语,激发兴趣 (约5分钟)
-
猜谜语:
-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春天的朋友,它喜欢在天上跳舞,落到地上就看不见了,能让小草变绿,让花儿微笑,你们猜猜它是谁?” (引导幼儿猜出“雨”)
- 教师:“对了,就是雨,春天的雨我们特别叫它‘春雨’,春雨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说出:细细的、软软的、轻轻的)我们一起来听听春雨的声音吧!” (播放下雨声效)
-
谈话讨论:
- 教师:“你们喜欢春雨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如“因为小草喝了水会长高”、“花儿会更漂亮”等)
- 教师:“有一首好听的诗歌说的就是春雨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 展开部分:学习与理解诗歌 (约15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诵诗歌(第一遍):
- 教师结合诗歌挂图,用轻柔、优美的语调完整地朗诵一遍诗歌。
- 《春雨》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
理解诗歌内容(第二遍):
- 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
- “诗歌里谁在说话?” (种子、梨树、麦苗、小朋友)
- “种子说了什么?它想做什么?” (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 “梨树说了什么?它想做什么?” (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 “春雨给它们带来了什么?” (水,帮助它们生长)
- “为什么小朋友也喜欢春雨,想种瓜呢?” (因为春雨能让土地湿润,种下去的瓜才能长出来。)
-
学习朗诵诗歌(第三遍):
-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并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和动作来表现。
-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可以双手指尖轻轻点地,模仿小雨点)
- “种子说:……” (身体蹲下,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做小种子发芽状)
- “梨树说:……” (手臂伸展,像树枝一样,做开花状)
- “麦苗说:……” (站直,双手向上伸展,做长大的小草状)
- “小朋友说:……” (拍手,开心地笑)
-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并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语气和动作来表现。
-
游戏与表演:
- “角色扮演”游戏: 将幼儿分成五组,分别扮演“小雨”、“种子”、“梨树”、“麦苗”和“小朋友”。
-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或一名幼儿朗诵诗歌,当念到某个角色时,该组的幼儿就站起来,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大家一起合作,完整地表演诗歌。
(三) 结束部分:分享与总结 (约5分钟)
-
分享感受:
教师:“今天我们和春雨成了好朋友,一起玩了游戏,还学了诗歌,你们开心吗?春雨真是春天的魔术师,把世界变得这么美!”
-
活动延伸预告:
教师:“我们刚才用动作表现了春雨,下节课,我们还要用画笔把美丽的春雨画下来,好不好?”
活动延伸
-
美术活动:《美丽的春雨图》
- 提供画纸、蓝色蜡笔、绿色水彩笔等材料。
- 引导幼儿用手指点画的方式,画出细细的雨丝;再用绿色画出草地,用棕色画出泥土,最后画上种子发芽、花儿开放的景象。
-
音乐活动:《小雨沙沙》
教幼儿学唱经典儿歌《小雨沙沙》,巩固对春雨的认识,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
科学活动:小实验《种子发芽》
带领幼儿一起种植小豆子,每天给其中一盆浇水(模拟春雨),另一盆不浇水,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直观感受水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