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云的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永恒而丰富的主题,云,形态万千,瞬息万变,既可以承载高洁的志向,也可以寄托漂泊的愁思,还能成为闲适心境的写照。

以下为您呈现不同风格的描写云的诗歌,并附上赏析,希望能带您领略云的诗意。
飘逸高洁之云(象征隐逸与超脱)
这类诗歌中的云,往往与隐士、仙人相联系,代表着诗人对自由、高洁和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赏析】 这是千古名句,将云的意象运用得炉火纯青。“无心”二字,写尽了云的自在、随性,它并非有意要飘出山峦,只是自然而然地升起,这恰恰是陶渊明自己心境的写照:他归隐田园,不是为了故作清高,而是厌倦了官场的束缚,回归本真,云的无心,正是诗人的无心,鸟知还,人归家,一派自然和谐,物我两忘的景象。
李白《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赏析】 虽然诗中未直接写“云”,但“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意境,正是云中仙境的写照,李白所栖居的碧山,被缭绕的云雾所笼罩,隔绝了尘世的喧嚣,这云雾构成的“别有天地”,是诗人精神自由的寄托,云在此处,是通往理想世界的屏障,也是超凡脱俗的象征。
壮阔苍茫之云(象征时空与孤独)
这类诗歌中的云,常与广阔的天地、苍茫的历史相连,营造出雄浑、悲凉或孤独的意境。
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赏析】 王维笔下的云,是动态的、有层次的。“白云回望合”,写出了登山时,回首望去,白云已在身后合拢,形成一片云海,将山峦遮蔽的景象,这种“合”与“无”的变化,既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险峻,也蕴含了一种禅意:万物变幻,虚实难辨,云在此处,是山的衣裳,也是神秘与深邃的代名词。
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诗的结尾,诗人将自己比作“天地一沙鸥”,而在这广阔的天地间,唯有无垠的云与月相伴,虽然诗中未写云,但“星垂平野阔”的景象,必然是云开雾散后的星空,云的广阔无垠,反衬出诗人的渺小与漂泊无依,这种宇宙的浩瀚与个体的孤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人至深。
闲适恬淡之云(象征心境与生活)
这类诗歌中的云,是日常生活中的风景,代表着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充满禅理的名句,当走到溪流的尽头,诗人没有沮丧,反而安然坐下,看天边的云彩升起,这“云起”,既是眼前之景,更是心中之境,它象征着绝处逢生,象征着柳暗花明,诗人从云的生起中,领悟到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云在此处,是宁静、是禅意、是生活的智慧。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句诗的画面感极强。“白云生处有人家”,寥寥七字,便勾勒出一幅清新、恬静的秋日山行图,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仙境之物,而是人间烟火的背景,白云缭绕的山间,有温暖的人家居住,这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云在此处,是宁静生活的点缀,是诗人“爱”上这片枫林的缘由之一。
离愁别绪之云(象征思念与阻隔)
这类诗歌中的云,常常成为传递思念、阻隔情爱的媒介,充满了伤感的色彩。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浮云游子意”是千古绝唱,诗人将友人漂泊不定的身影,比作天空中无根的浮云,云随风飘荡,居无定所,恰如游子在外,行踪不定,前途未卜,这不仅是写景,更是写情,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不舍与同情,都融入了这流动的云彩之中。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赏析】 “云中谁寄锦书来”,直接点明了云的功能——传递书信,在古代,鸿雁传书,而鸿雁高飞于云端,云便成了连接远方爱人的桥梁,诗人仰望云天,期盼着爱人能从云端传来只言片语,这份思念,因云的阻隔而更显绵长和无奈。
云,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早已超越了其自然属性,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
- 它是“无心出岫”的自由与超脱。
- 它是“回望合”的壮阔与神秘。
- 它是“坐看起”的禅意与闲适。
- 它是“游子意”的漂泊与思念。
诗人通过对云的观察与描摹,将自己的情感、哲思和人生追求融入其中,使得每一片云,都承载着千年的诗意与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