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爱国诗人的诗歌,在当下如何打动年轻一代?

先秦时期:爱国主义精神的源头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收录在《诗经》和《楚辞》中,奠定了中国爱国主义的情感基调。

爱国诗人的诗歌,在当下如何打动年轻一代?-图1

屈原(约公元前343年—前278年)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楚国深沉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悲愤。

  • 诗歌特点: 想象奇特,情感奔放,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

  • 代表作《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赏析】 这段话是《离骚》的核心名句,屈原长声叹息,擦干眼泪,哀叹人民生活的艰难,他虽然高洁自律,却早上刚进谏,晚上就被罢免,因为他佩戴蕙草,又采摘了白芷(香草,比喻美德),就遭到了指责,但他坚定地说:“只要是我心中认为美好的理想,就算为它死上千万次,也绝不后悔!” 这充分展现了他为了国家、为了理想,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品格。


两汉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悲歌与坚守

这一时期战乱频繁,诗人的爱国情怀更多体现在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故土的眷恋上。

曹操(155年—220年)

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充满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 代表作《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赏析】 这句诗用“老骥”比喻自己,虽然年老体衰,如同伏在槽边的老马,但胸中仍有驰骋千里的雄心,有远大抱负的人,即使到了晚年,奋发进取的壮志也永不停止,它超越了个人生死,展现了一种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是爱国情怀的另一种体现——为国家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终生。


唐代:爱国诗歌的巅峰

唐代国力强盛,边塞战争频繁,也涌现了大量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们的诗歌或雄浑悲壮,或沉郁顿挫。

李白(701年—762年)

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爱国情怀豪迈奔放,充满自信。

  • 代表作《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 诗歌描绘了边塞环境的艰苦,但诗人毫不畏惧,他愿意腰间佩剑,奔赴边疆,只为斩杀敌人,保卫国家,诗句短小精悍,充满了英雄气概和为国请缨的豪情。

杜甫(712年—770年)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爱国情怀深沉而博大,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更多是记录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并渴望和平。

  • 代表作《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安史之乱后,长安沦陷,杜甫在城中写下此诗,国家虽然破碎了,但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城里只有草木疯长,一片荒凉,看到盛开的花朵,也感伤时局而落泪;听到鸟儿的鸣叫,也因离别怨恨而心惊,战火连绵不断,一封家信珍贵得可以抵上万两黄金,愁白了的头发越抓越稀疏,简直插不上发簪了,这首诗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字字血泪,感人至深。

李贺(790年—816年)

李贺的诗风奇诡,被称为“诗鬼”,他的爱国想象奇特而悲壮。

  • 代表作《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惨烈的边塞战争,敌军如黑云压境,似乎要摧毁城墙;我方将士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如金鳞,秋天的战场上,号角声响彻云霄;夜晚,鲜血将土地染成紫色,将士们高举红旗,在寒霜中前进,战鼓也因为寒冷而声音低沉,他们决心像燕国昭王那样,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手握宝剑,战死沙场,全诗色彩浓烈,气氛悲壮,充满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宋代:家国情怀的深化与沉痛

宋代积贫积弱,始终面临外族的威胁,因此宋诗中的爱国情感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悲怆色彩。

陆游(1125年—1210年

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心系北伐,渴望收复失地,他的诗现存九千多首,其中大部分都与爱国主题相关。

  • 代表作《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这是陆游的绝笔诗,他知道人死之后,一切都成空,唯一让他悲伤的就是,在有生之年没能看到国家统一,他临终前叮嘱儿子:将来朝廷的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在祭奠我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我!这感人至深的嘱托,将他的爱国之情延续到了生命最后一刻,催人泪下。

  • 代表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 即使年老体衰,僵卧在孤寂的村庄里,诗人也从不为自己悲哀,心中还在想着去边疆戍守,夜深人静,听着窗外风雨交加的声音,他梦见了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了冰封的河流,梦境与现实交织,强烈地表达了他渴望为国战斗的迫切心情。

辛弃疾(1140年—1207年)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本人就是一位抗金英雄,他的词充满了金戈铁马的战斗气息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 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 词人喝醉了酒,还不忘挑亮灯剑,仔细端详;睡梦中,耳边仿佛响响了连绵的军营号角,他渴望能像古代将军一样,在军中分食烤肉,让军乐队演奏雄壮的塞外乐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士兵,他想象着自己骑着快马,拉响如霹雳般的弓弦,为君王完成统一大业,赢得不朽的功名,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却将一切幻想拉回现实,壮志未酬,人已垂老,充满了无限的悲愤和无奈。


近现代:民族危亡的呐喊与复兴的期盼

进入近现代,面对列强入侵和民族危亡,爱国诗人的情感更加激越,充满了救亡图存的呐喊和对新中国的期盼。

龚自珍(1792年—1841年)

作为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