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戚继光抗倭名言今何在?当代青年如何践行?

治军与纪律类

这类名言体现了戚继光“兵不贵多,贵在精”和“严明军纪”的核心思想。

戚继光抗倭名言今何在?当代青年如何践行?-图1

  1. “兵之贵拙,贵其久也。”

    • 出处:《纪效新书·操练篇》
    • 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兵打仗,贵在看似笨拙、朴实无华,而真正的可贵之处在于这种“拙”能够长久地坚持下去,它反对花哨、华而不实的战术和作风,强调军队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形成稳定、可靠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2.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 出处:《孙子兵法·行军篇》戚继光注解
    • 解读:法令能够一贯执行,是因为将领和士兵之间关系融洽,相互信任,戚继光非常强调将领要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这样士兵才会真心拥护将领的命令,军纪才能自然严明,这体现了他“恩威并施”的治军理念。
  3. “兵非多而贵精,将非勇而贵谋。”

    • 解读:军队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精锐;将领不在于个人勇猛,而在于有谋略,这是戚继光建军思想的基石,他反对盲目扩军,主张建立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戚家军”,并强调将领必须是懂得战略战术的指挥官,而不是匹夫之勇。

战术与练兵类

这类名言展现了他注重实战、从实战出发的练兵方法。

  1.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 出处:民间流传,但高度概括了戚继光的练兵思想。
    • 解读:武艺高强,胆量自然就大;而有了过人的胆量,又能更好地发挥和提升武艺,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戚继光通过严格的、近乎实战的训练,让士兵掌握高超的武艺,从而在战场上充满信心,敢于冲锋陷阵。
  2. “临阵之时, 寒旗斩将, 非论出身, 但看今日之戏场, 谁为出色者?”

    • 出处:《纪效新书·禁令篇》
    • 解读:在战场上,谁能夺得旗帜、斩杀敌将,不看他的出身背景,只看在今天这个“戏场”(战场)上,谁的表现最出色,这体现了他在军中唯才是举、论功行赏的原则,打破了当时重门第、出身的陋习,极大地激发了士兵的斗志。
  3. “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不同。”

    • 出处:《纪效新书·拳经总论》
    • 解读:大规模的阵地战,面对强大的敌人,和平时在练武场上的比试是完全不同的,这强调了实战的残酷性和复杂性,提醒士兵不要满足于平时的花架子,一切训练都必须服务于真实的战场环境。

精神与品格类

这类名言反映了他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意志。

  1.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 出处:此句虽非直接出自其著作,但被普遍认为是戚继光一生的写照和座右铭。
    • 解读:我的志向不是追求封侯拜相的功名,只希望沿海的波涛能够平息,国家安定,人民安宁,这句诗完美地诠释了他作为一名爱国将领的最高追求——保家卫国,而非个人荣华富贵,这使他的人格光辉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成就。
  2.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出处:戚继光《马上作》
    • 解读: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马背上横持着兵器,四处征战奔波,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他戎马倥偬、为国操劳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奉献。
  3.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 解读:虽然这句话更早就有,但戚继光的建军和练兵实践是其最完美的注脚,他花费巨大心血,日复一日地对士兵进行严格训练,就是为了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能够“用兵一时”,发挥出最大战斗力,克敌制胜。

戚继光的名言,无论是关于治军、练兵,还是个人品格,都贯穿着一个核心精神:务实、严谨、忠诚与奉献,他不仅是军事理论的集大成者,更是将这些理论成功付诸实践的行动派,他的话语,至今仍对我们为人处世、管理团队、乃至理解责任与担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