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述(勤劳与俭朴相辅相成)
这类名言警句将勤劳和俭朴视为一种完整的生活哲学和立身之本。

-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 出处:《尚书·大禹谟》
- 释义: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这是儒家思想中对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的经典要求。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出处:唐·李商隐《咏史》
- 释义:遍览古代贤明的君主和他们的国家,成功的原因多是勤劳节俭,而衰败的根源往往是奢侈浪费,这句诗深刻揭示了勤俭对于个人和国家兴衰的决定性作用。
-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 释义:百姓的生计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物资就不会匮乏,强调了勤劳是创造财富、保障生活的基础。
-
夫俭则寡求,寡求可以养廉。
- 出处:明·薛瑄《从政录》
- 释义:节俭就会减少欲望,减少欲望可以培养廉洁的品格,将俭朴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联系起来。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 释义:内心宁静可以修养身心,生活节俭可以培养高尚的品德,这是诸葛亮对儿子的告诫,成为后世修身养家的座右铭。
专论勤劳(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这类名言警句着重强调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
- 释义: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它会因玩乐而荒废;德行的成就在于思考,它会因随波逐流而毁坏,是关于治学和修身的名句。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出处:唐·韩愈(一说后人集句)
- 释义:知识的山峰有路可走,那路就是勤奋;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那舟就是刻苦,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勤奋是求知的唯一途径。
-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 出处:英·卡莱尔
- 释义:强调了天赋并非决定因素,后天的勤奋和努力才是成就天才的关键。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出处:《周易》
- 释义:宇宙的运行刚健有力,永不止息,君子也应效法天道,自我奋发,永不懈怠,这是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出处:古训
- 释义:宝剑的锋利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的芬芳是从严寒的考验中散发出来的,比喻一切成就都来自于艰苦的磨练和付出。
专论俭朴(节俭是美德之基)
这类名言警句着重强调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出处: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 释义:从节俭的生活进入奢侈的生活很容易,但从奢侈的生活回归到节俭的生活就非常困难,深刻揭示了人一旦养成奢侈的习惯,就很难改变。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出处:明·朱柏庐《朱子家训》
- 释义: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都应该想想它来得不容易;用每半根丝、半缕线时,都要常常想到物力的艰难,教导人们要珍惜每一份资源。
-
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 释义:节俭,是所有德行中最根本的;奢侈,是所有罪恶中最大的,将节俭提升到道德的最高层面。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 释义:(同上)节俭不仅是省钱,更是培养品德、磨炼心性的过程。
-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
- 出处:美·爱默生
- 释义:节俭带来的富足和安宁,是一种可以持续享受的“盛宴”,远比一时的物质享受更为宝贵。
勤俭的后果与警示
这类名言警句通过对比,警示不勤不俭的危害,以及勤俭带来的益处。
-
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
-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
- 释义:奢侈的人即使富有也觉得不够,节俭的人即使贫穷也有富余;奢侈的人内心常常感到贫乏,节俭的人内心常常感到富足,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阐述了勤俭的优势。
-
惰而奢者贫,力而俭者富。
-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
- 释义:懒惰又奢侈的人会变得贫穷,勤劳又节俭的人会变得富有,用最直白的话语点明了勤俭与贫富的因果关系。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出处:唐·李商隐《咏史》
- 释义:(同上)这句诗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警示,更是对国家兴亡的历史总结,振聋发聩。
希望这些名言警句能对您有所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