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伴我成长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蜿蜒的河流,那么诗歌,就是我河岸边最温柔、最坚韧的风景,它不是河流本身,却在我每一个转弯、每一处激流时,给予我方向、慰藉与力量,从懵懂孩童到青涩少年,再到如今初入社会,诗歌,始终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伴我走过一程又一程。

童年,是“鹅,鹅,鹅”的童谣。
那时的诗歌,是朗朗上口的音节,是色彩斑斓的画,我尚不识得“曲项向天歌”的意境,却能模仿着鹅的姿态,咯咯地笑出声,我背“床前明月光”,以为月亮真的会爬上我的小床,给我讲一个古老的故事,诗歌是母亲摇篮边的低语,是父亲教我念诗时眼中的温柔,它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我纯真的心田里埋下,不问收获,只管生根发芽,那时的我,不懂什么是忧愁,只知道诗歌里有飞鸟,有游鱼,有整个热闹的世界。
少年,是“念天地之悠悠”的感怀。
步入青春期,世界仿佛一夜之间变得复杂而敏感,日记本里的心事开始变得沉重,课业压力、人际烦恼、对未来的迷茫,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我困住,我开始在诗歌里寻找出口。
我读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股狂傲与自信,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我内心的阴霾,让我相信自己的独一无二,我读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股雄心壮志,又激励着我勇敢地攀登学业的高峰,我也读懂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原来我的孤独与感伤,千年前就有人用如此精妙的词句描摹过。
诗歌成了我的知己,当无人理解时,我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予我慰藉;当我失意沮丧时,我读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汲取到坚韧的力量,它教会我,成长不仅有阳光灿烂,更有风雨兼程,那些在诗中走过的悲欢离合,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悟,也让我学会了与自己和解。
是“回首向来萧瑟处”的从容。
告别校园,踏入社会,生活不再是试卷上的标准答案,而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的选择题,压力、焦虑、奔波,成了日常的底色,诗歌,则成了我喧嚣生活里的一方静土。
在地铁的颠簸中,我默念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片刻间寻得内心的宁静;在加班的深夜里,我品读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感受着远方与思念的温暖,诗歌不再是逃避现实的港湾,而是观照现实的镜子,它让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依然能抬头看见月亮,低头闻到花香。
我开始学着用诗歌的语言去记录生活,看到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我会写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经历一次挫折后,我会告诉自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歌融入了我的呼吸,让我在面对生活的苟且时,依然能抬头仰望诗和远方。
回望来路,从咿呀学语到如今从容前行,诗歌如同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我的心路,它教会我感受美,也教会我直面苦难;它赋予我浪漫的情怀,也塑造我坚韧的品格。
感谢诗歌,伴我成长,未来的路还很长,我愿继续与诗为伴,在墨香氤氲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充满诗意的人生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