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节约粮食名言,今时今日还适用吗?

中国古代先贤名言(最具代表性)

这些名言流传千古,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节约粮食名言,今时今日还适用吗?-图1

  1.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出处:唐代·李绅《悯农二首》
    • 解读:这是最广为人知、也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诗,它提醒人们,每一粒米饭都凝聚着农民辛勤的汗水,来之不易,必须珍惜。
  2.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出处:清代·朱柏庐《朱子家训》
    • 解读:这句话教导人们,即使是一碗粥、一粒米饭,也要思考它得来的艰辛;即使是半根丝线、半缕线头,也要常常想到物资获取的艰难,它将节约的美德延伸到了对一切资源的珍惜上。
  3.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出处:唐代·李商隐《咏史》
    • 解读:纵观历史,无论是国家还是家族,成功和兴盛都源于勤劳和节俭,而衰败和灭亡则往往是因为奢侈和浪费,这句话将节约粮食上升到了治国安邦的高度。
  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出处: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
    • 解读:这句话虽然不直接说粮食,但“俭”是核心,它说明节俭是一种品德修养的方式,能够涵养人的德行,使人内心安宁。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 出处:宋代·司马光《训俭示康》
    • 解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一个特点:从节俭变得奢侈很容易,但从奢侈回归节俭则非常困难,它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铺张浪费。

中国近现代名人名言

这些名言结合了时代背景,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1.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 出处:毛泽东
    • 解读:在革命战争年代,物资极度匮乏,毛泽东同志将浪费与“犯罪”联系起来,强调了节约对于革命事业成败的极端重要性,这句话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警示作用。
  2. 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

    • 出处:谚语,常被引用
    • 解读:这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劝诫,告诉我们,享受生活(饮水)时要想到源头,吃饭时要懂得节制,不能铺张浪费,这体现了感恩和自律的美德。

外国名人名言

这些名言展现了节约粮食是全世界共通的价值观。

  1. The earth provides enough to satisfy every man's needs, but not every man's greed.

    • 中文: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 出处:圣雄·甘地
    • 解读: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浪费的本质——源于人的贪婪,它提醒我们要克制过度的欲望,珍惜地球有限的资源。
  2. Waste not, want not.

    • 中文:不浪费,就不匮乏。
    • 出处:英国谚语
    • 解读:这是一句非常经典且实用的谚语,它以最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平时注意节约,就不会在需要时感到匮乏,这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智慧。
  3. Foolish frugality is the parent of vice.

    • 中文:愚蠢的节俭是罪恶的根源。
    • 出处:圣哲·亚里士多德
    • 解读:这句话与“由俭入奢易”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节俭需要智慧,真正的节约不是吝啬到损害健康或必要开支,而是有智慧、有原则地使用资源。

现代公益口号

这些口号朗朗上口,在当代社会广为传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1.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 解读:“光盘”指吃完盘子里的所有食物,这是近年来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节约粮食公益行动,号召大家将饭菜吃光,不剩饭剩菜。
  2. 珍惜粮食,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 解读:这句话生动地将“浪费”与“舌尖”联系起来,形象地指出了浪费行为的发生地,呼吁人们从源头上杜绝浪费。
  3. 吃多少,拿多少,按需取餐。

    • 解读:这是在食堂、餐厅等场合最实用的节约粮食准则,它将节约行为具体化、可操作化,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取用食物。

希望这些名言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节约粮食的美德!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