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出处】 《后汉书·张衡传》

【原文】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解读】 这句话是张衡人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他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君子不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够尊贵,而担忧自己的品德不够高尚,这体现了他重德轻位、以德为先的君子品格。
- 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君子不以自己的俸禄不多而感到羞耻,却以自己的学识不够渊博而感到羞耻,这体现了他对知识和智慧的无限追求,远胜于对物质利益的渴望。
【核心思想】 这句话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远超外在的功名利禄,它鼓励人们将精力投入到提升个人品德和学识智慧上,而不是汲汲于追求权力和财富,这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体现科学精神与宇宙观的名言: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出处】 《灵宪》
【原文】
“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解读】 这是张衡在《灵宪》这部天文学著作中提出的宇宙观。
- 宇:指空间,即我们所说的“宇宙”中的“宇”。
- 宙:指时间,即我们所说的“宇宙”中的“宙”。
- 宇之表无极:空间的外面是没有边界的。
- 宙之端无穷:时间的开端也是无穷无尽的(或者说,时间没有起点)。
【核心思想】 这句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无限宇宙观之一,在近两千年前,张衡就超越了当时“天圆地方”的有限宇宙观念,认识到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这不仅是科学上的巨大飞跃,也体现了非凡的哲学思辨能力,比西方类似的宇宙观思想早了数百年。
文学代表作《二京赋》中的名句
张衡的《二京赋》(《西京赋》和《东京赋》)是他文学成就的巅峰,被誉为“长篇之极轨”,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
奢者狼藉俭者安,如何渴帝为高阳。
【出处】 《二京赋·西京赋》
【解读】 这句话是作者对统治者奢靡生活的批判和劝谏。
- 奢者狼藉俭者安:奢侈浪费的人最终会落得个身败名裂、一片狼藉的下场,而生活节俭的人则能安安稳稳。
- 如何渴帝为高阳:为什么要(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追求个人的长生不老(渴帝),而做出那么多不合情理、劳民伤财的举动呢?(高阳,指传说中活了八百多岁的仙人,这里代指长生不老)。
【核心思想】 这是对“节俭”和“民心”的强调,张衡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追求个人享乐和长生是本末倒置,只有勤政爱民、生活节俭,才能长治久安。
女有怨旷之情,士有不得志之意。
【出处】 《二京赋·西京赋》
【解读】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社会各阶层普遍存在的情感与困境。
- 女有怨旷之情:女子有因被丈夫冷落或长期独居而产生的怨恨和愁苦。
- 士有不得志之意:读书人和士大夫有怀才不遇、理想无法实现的失意和苦闷。
【核心思想】 这句话展现了张衡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他不仅关注宏大的政治叙事,也关心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体现了其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
表达人生感慨与超脱的名句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出处】 《归田赋》
【解读】 这是张衡在官场受挫后,萌生归隐之志时所作《归田赋》中的名句。
- 苟纵心于物外:只要将自己的心神超然于物质世界和世俗名利之外。
- 安知荣辱之所如:又怎么会去在乎什么是荣耀、什么是屈辱呢?
【核心思想】 这句话表达了张衡在经历仕途起伏后,寻求精神超脱和内心宁静的愿望,它体现了道家“逍遥游”的思想,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精神自由的人生境界。
张衡的名言,无论是强调品德与学识的“不患位之不尊”,还是揭示宇宙无限的“宇之表无极”,抑或是批判奢靡之风的“奢者狼藉俭者安”,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伟人的博大胸怀和深邃思想,他的名言至今仍在激励着后人追求真理、崇尚美德、关怀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