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书院诗歌,承载何样文化魂?

什么是书院诗歌?

书院诗歌,顾名思义,是以“书院”为创作背景、核心意象或精神寄托的诗歌,它并非一个严格的诗歌流派,而是一种题材和主题的集合,其内容通常围绕书院的景物、活动、精神展开,抒发诗人在书院环境中的所思所感。

书院诗歌,承载何样文化魂?-图1

这里的“诗人”有三类:

  1. 书院的创办者、山长(院长):他们用诗歌来表达办学理念、阐明书院宗旨。
  2. 在书院读书、求学的学子:他们用诗歌来记录学习生活、抒发远大抱负和思乡之情。
  3. 慕名来访的文人墨客:他们用诗歌来赞美书院风光、抒发对书院精神的敬仰。

书院诗歌的核心意象与主题

书院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其核心意象和主题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意象

  • 藏书楼:知识的宝库,如“万卷书”、“芸香阁”、“琅嬛福地”,象征着学术的传承与积累。
  • 讲堂/明伦堂:传道授业解惑之所,是儒家思想的传播中心,象征着真理的探寻与师道的尊严。
  • 庭院/斋舍:学子们晨读、夜思、交流的空间,如“讲堂花”、“斋前月”,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宁静致远之感。
  • 古柏/青松:书院中常见的植物,象征着坚韧不拔、正直高洁的君子品格。
  • 池水/溪流:如“泮池”(古代学宫前的水池),象征着智慧之源、思想的流动与净化。
  • 砚台/笔墨:文房四宝,是文人学子最亲密的伙伴,象征着勤勉向学、著书立说。

核心主题

  • 传道济民的儒家理想:这是书院诗歌的灵魂,诗人常常将个人学问与家国天下联系起来,表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虽非严格意义上的诗,但其精神内核——“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成为无数书院诗歌的圭臬。

  • 潜心向学的坚毅精神:描绘学子们“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刻苦景象,赞美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虽然不是直接写书院,但意境高度契合书院生活)

  • 宁静致远的心境与超然物外的人格追求:书院多建于山林名胜之地,远离尘嚣,诗歌常常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表现诗人淡泊名利、潜心学问的高洁情操。
  • 尊师重道、同窗情谊:歌颂老师的谆谆教诲,赞美同学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深厚情谊。
  • 对先贤的追思与传承:许多书院都祭祀着先圣先师(如孔子)或本学派的宗师(如周敦颐、朱熹等),诗歌常用来表达对先贤的崇敬之情和传承其思想的决心。

著名书院诗歌赏析

这里选取几首极具代表性的书院诗歌,以窥其风貌。

《题白鹿洞书院》 (南宋)朱熹

原文:

白鹿无踪洞草深,尘埃满壁旧仪箴。 一行庭草空芊芊,几本残书共古今。 泉声或答樵苏响,山色偏宜雨露心。 解说: 这是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后所作,充满了对书院的深厚情感,诗歌描绘了书院虽历经沧桑,但山川依旧、文脉犹存的景象。“泉声答樵苏”写出了书院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山色宜雨露心”则点明了在此地修养心性的绝佳环境,全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表达了对书院作为精神家园的珍视。

《赠张籍》(节选) (唐)韩愈

原文: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悬牙签,新如手未触。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此时提笔愿发狂,欲向高天论高格。 解说: 这首诗虽非直接写某一座书院,但诗中描写的“邺侯”李泌是唐代著名藏书家,其私家藏书楼堪称当时最负盛名的“书院”雏形,韩愈生动地描绘了李泌家藏书之丰富、保管之精心,以及张籍在此刻苦攻读的情景。“夜书细字”、“头雪白”等词句,将学子们在浩瀚知识海洋中求索的坚毅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成为后世书院学子精神的写照。

《书院二咏·藏书石室》(宋)王柏

原文:

石室一何深,藏书今几稔。 牙签如束笋,缥帙叠千寻。 圣贤千载心,寄此尺素中。 展卷对遗像,凛然如相逢。 解说: 这首诗专门咏赞书院的藏书楼。“石室”的深邃,“牙签”(书签)如笋,“缥帙”(书衣)如龙,极言藏书之富,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将书籍视为圣贤精神的载体,读书不再是简单的文字阅读,而是与千古圣贤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先贤的追思。


书院诗歌的文化意义

  1. 儒家思想的载体:书院诗歌是宋明理学等儒家新思想传播和普及的重要媒介,它将抽象的哲学理念融入具体的景物和生活场景中,使其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2. 士人精神的写照: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追求和人格操守。
  3. 书院文化的活化石:诗歌是记录书院历史、风貌和精神最生动的文本,通过诗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书院的日常运作、学术氛围和师生关系。
  4. 文学与哲学的交融:书院诗歌往往既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文学性),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哲学性),是中国传统文化“文以载道”传统的典范。

书院诗歌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书声墨香为韵,以山水田园为景,以家国天下为魂,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理想、智慧与风骨的古典世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