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名言警句非常多,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以下是他最著名的一些名言,并按主题分类,方便您理解:
关于学习与求知
这类名言强调了勤奋、积累和坚持的重要性,是韩愈思想中非常核心的部分。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出处:《进学解》
- 释义: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玩乐;行为的成功在于独立思考,而失败在于随波逐流。
- 点评:这是韩愈最广为人知的名言之一,几乎每个受过中国教育的学生都耳熟能详,它深刻地指出了成功的关键在于主观能动性,即“勤”与“思”。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出处:后人常将其归于韩愈名下,虽非他原文,但完美契合其思想。
- 释义:知识的高峰有勤奋作为路径,学问的海洋有刻苦作为舟船。
- 点评:这句诗形象地比喻了求学的艰辛与乐趣,鼓励人们要以勤奋和刻苦的精神去探索知识的无穷世界。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出处:《师说》
- 释义: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 点评:这是韩愈《师说》的开篇之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老师的必要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关于师道与尊师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不朽名篇,其中充满了关于师生关系的真知灼见。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出处:《师说》
- 释义: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 点评:这句定义了老师的核心职责,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本质,至今仍是教师职业的经典写照。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出处:《师说》
- 释义: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龄大小,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是老师。
- 点评:这句打破了“师道尊严”中森严的等级观念,提倡了一种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强调了“真理”在师生关系中的核心地位。
 
-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出处:《师说》
- 释义: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 点评:这句进一步阐明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老师,也承认老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体现了科学、进步的教育观。
 
关于个人修养与品德
这类名言体现了韩愈对个人道德情操的严格要求。
- 
仰不愧天,俯不怍于人。 - 出处:《与孟尚书书》
- 释义:抬头不愧对天,低头不愧对他人。
- 点评:这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代表着为人正直、问心无愧的坦荡胸怀。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出处:《调张籍》
- 释义:想用蚍蜉(一种小蚂蚁)去摇动大树,真是可笑不自量力。
- 点评:这句诗常被用来讽刺那些力量微小却妄想挑战强大事物、不自量力的人,非常生动形象。
 
关于文学主张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主张对后世影响巨大。
- 文以载道。- 出处:韩愈的文学思想核心,由后人总结。
- 释义:文章是承载“道”(儒家思想、道理)的工具。
- 点评:这是韩愈古文运动的核心纲领,他认为,文章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儒家仁义道德,而不是单纯追求辞藻的华丽,这一主张扭转了六朝以来浮华的文风,使文学回归了其社会功能。
 
韩愈的名言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是因为它们:
- 思想深刻:触及了学习、教育、个人修养等根本性问题。
- 语言精炼:多用对偶、比喻,言简意赅,朗朗上口。
- 实用性强:无论是“业精于勤”还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如果您想深入了解,强烈建议阅读他的名篇《师说》和《进学解》,这些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思想和文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