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这类名言强调志向的远大和格局的开阔,鼓励人们树立崇高的目标。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出处:王阳明《传习录》
- 释义:如果没有树立远大的志向,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做成的事情,强调了立志是成功的基石。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
- 释义:燕子和麻雀怎么会知道大雁和天鹅的远大志向呢?比喻平凡的人无法理解英雄人物的胸怀和抱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出处:杜甫《望岳》
- 释义: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出处:曹操《龟虽寿》
- 释义:年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边,但它的志向仍是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即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形容人老心壮,奋斗不息的精神。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出处:周恩来
- 释义:将个人的学习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是最高尚、最远大的志向。
 
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这类名言强调一旦立下志向,就要坚定不移,不畏艰难,持之以恒。
- 
有志者,事竟成。 - 出处:《后汉书·耿弇传》
- 释义: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事情终究会成功,这是对决心和毅力最经典的肯定。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出处:屈原《离骚》
- 释义:前方的道路又漫长又遥远,我将百折不挠地去追求和探索,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出处:《荀子·劝学》
- 释义:只要不停地雕刻,就算是金属和石头也可以被雕穿,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出处:《论语·子罕》
- 释义:一支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普通人,他的志向却是不能被强迫改变的,强调了个人志向的坚定和不可侵犯。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出处:屈原《离骚》
- 释义:只要是我心中认为美好的理想,为了它,我死九次也绝不后悔,表达了对理想至死不渝的忠诚与坚守。
 
脚踏实地,付诸行动
这类名言提醒我们,远大的志向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和行动来实现,不能好高骛远。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出处:《荀子·劝学》
- 释义:不一步一步地走,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比喻成功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长期积累。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出处:老子《道德经》
- 释义:再遥远的路程,也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再宏大的目标也要从现在、从小事做起。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出处:韩愈《进学解》
- 释义: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因为它会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因为它会毁灭在随波逐流之中,强调了勤奋和思考对于成功的重要性。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出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释义: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肤浅的,要想透彻地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实践。
 
勇于实践,敢于担当
这类名言鼓励人们不仅要立志,更要勇于将自己的志向付诸实践,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出处:《周易》
- 释义:宇宙运行刚健不息,君子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出处:范仲淹《岳阳楼记》
- 释义: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体现了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志向。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出处:《孟子·尽心上》
- 释义: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让百姓也受益,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理想人格和处世哲学。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出处:诸葛亮《后出师表》
- 释义: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一直到死为止,形容为事业奋斗终身,贡献自己的一切。
 
这些名言警句,或激励我们志存高远,或告诫我们要坚定不移,或提醒我们脚踏实地,或鞭策我们勇于担当,它们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精神世界的写照,也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可以汲取力量的源泉。
希望这些格言能为您点亮一盏明灯,帮助您确立并坚守自己的志向,在人生的征程中勇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