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是香港著名作家卢玮銮女士的笔名,她的散文和诗歌以细腻、温婉、富有哲思而著称,常常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景物和瞬间,提炼出深刻的生命感悟,她的作品充满了东方美学韵味和对传统文化的深情。

虽然小思主要以散文闻名,但她的文字本身就带有诗的韵律和意境,很多散文片段读来就像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她也有一些正式的诗歌作品。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小思其人,并赏析她最具代表性的散文诗风格作品,以及几首她的短诗。
小思其人
- 原名:卢玮銮
- 笔名:小思(取自“小处不可不思”)
- 身份:香港作家、教育家
- 风格:文笔细腻、典雅,充满人文关怀,她擅长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从中发掘出文化的底蕴和生命的哲理,她对香港的城市文化、历史变迁有深刻的体察和记录。
代表作赏析(散文诗风格)
小思最广为人知的、最具诗歌特质的,是她的散文《蝉》,这篇短文被选入中国大陆的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完美地体现了小思“于小处见大”的写作风格。
《蝉》全文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
整个过程大概要半个小时,这时,蝉体露出淡绿色,很快就变成深绿色,它左翼膊仅有的一条缝全裂开了,右翼膊也跟着裂开了,蝉的头部,连同吸管、前腿和折着的翅膀,都出来了,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尾部完全脱出,一只美丽的蝉,便在柔嫩的树枝上摇曳着,伸展开,翻飞着,描绘出一种生命的姿态。
蝉的幼虫刚从泥土里出来,第一次看见阳光,第一次飞向树枝,第一次唱起生命的赞歌,这是它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为,蝉只能活五六个星期。
五六个星期以后,它死了,它留下了一层壳,静静地挂在树枝上,仿佛在向世界诉说着什么。
《蝉》的诗歌解读
这篇散文如同一首完整的生命赞歌,充满了仪式感和哲思。
-
意象与象征:
- 蝉的蜕壳:这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过程,象征着生命的诞生、挣扎与蜕变,作者用“奇怪的体操”、“竭力张开”、“腾跃,翻转”等词语,将这一过程描绘得庄严而神圣,仿佛是一场生命的仪式。
- 蝉壳:蜕下的空壳,是蝉曾经存在的证明,但它又是“空的”,这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易逝,以及逝去后留下的痕迹与回响。
- 蝉的生命:“只能活五六个星期”,这是生命的局限,但蝉却用尽全力“唱起生命的赞歌”,展现了生命在有限中追求无限意义的伟大。
-
结构与韵律:
- 文章结构清晰,从“准备”到“蜕变”,再到“新生”与“死亡”,完整地叙述了一个生命循环,这种结构本身就具有一种史诗般的韵律感。
- 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特别是描写蜕壳过程的动词,精准而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一首叙事诗。
-
主题思想:
- 敬畏生命:作者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客观而冷静地记录了蝉的生命过程,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即使是最微小、最短暂的生命,也值得被尊重和赞美。
- 生命哲思:这篇散文引人深思,我们的人生不也像蝉一样吗?从懵懂无知到奋力成长,最终归于尘土,我们应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小思通过蝉的故事,给出了她的答案:活出生命的姿态,即使短暂,也要灿烂。
小思的短诗欣赏
除了散文,小思也创作过一些格律工整的短诗,同样体现了她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情感。
诗一:《树》
我是一棵树, 根植在泥土里。 我没有言语, 但我懂得倾听。
解读: 这首短诗以第一人称“树”的口吻,表达了沉默而坚韧的生命姿态。“根植在泥土里”是根基与归属,“没有言语”是静默的智慧,而“懂得倾听”则赋予了树以灵性和共情能力,这棵树,既是她自己,也是所有默默观察、思考和承受的生命的象征。
诗二:《香港的街》
香港的街, 是一首拥挤的诗。 摩天大楼是它的标点, 人潮是它流动的韵脚。 车声,是它永不停歇的节拍。
解读: 这首诗展现了小思作为香港作家的独特视角,她将喧嚣、现代的香港都市景象,用古典的“诗”来比喻,充满了张力。“拥挤的诗”这个核心意象,精准地捕捉了香港城市空间的密集感和生活的快节奏,高楼、人潮、车声,这些现代元素被巧妙地融入诗歌的结构中,体现了她对城市文化的深刻理解。
小思的诗歌,无论是她的散文诗还是短诗,都拥有以下共同特质:
- 以小见大:从蝉、树、街角等微小事物入手,探讨生命、文化和存在的宏大主题。
- 语言典雅:文字洗练、优美,富有古典韵味,意境深远。
- 情感内敛:情感深沉而不外露,含蓄而克制,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 哲思蕴藉: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阅读小思的作品,就像在炎炎夏日里,听到一阵清脆的蝉鸣,它短暂,却能穿透时空,引人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