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今年中秋,桂花诗句里藏着哪些古人智慧?

桂花以其独特的香气和美丽的姿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钟爱的意象,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和名言,这些作品或咏其香,或赞其形,或借其抒情,意蕴深远。

今年中秋,桂花诗句里藏着哪些古人智慧?-图1

这里为您整理了不同风格的桂花诗句和名言,并加以分类和解读,方便您欣赏和选用。


千古名句,流传最广

这些诗句几乎一提到桂花,人们就会立刻想到,是桂花的“名片”。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出处:唐·王维《鸟鸣涧》
  • 解读:这是描写桂花意境的巅峰之作,诗人以“闲”和“静”为背景,细腻地捕捉到了桂花悄然飘落的动态,这句诗不仅写出了桂花的轻盈,更营造了一种空灵、静谧、与世无争的禅意境界,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山谷之夜。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 出处:唐·宋之问《灵隐寺》
  • 解读:这句诗被誉为写桂花香气最极致的句子,它想象桂花是从月亮上飘落下来的(“桂子月中落”),其香气(“天香”)则从云端之外飘来,这种浪漫的想象将桂花的香气提升到了仙境的高度,既写出了其香气的浓郁、高洁,也赋予了它神话般的色彩。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出处: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 解读:这是描绘杭州西湖美景的千古绝唱,桂花在农历八月盛开,正是秋季,故称“三秋桂子”,它与“十里荷花”对仗,写出了杭州城在秋季时,桂花飘香与荷花盛开的迷人景象,充满了繁华与诗意,据说金主完颜亮读到此词,便对江南心生向往。

咏其香气,沁人心脾

桂花的“香”是其最核心的特征,许多诗句都围绕这一点展开。

“暗淡黄体裙淡雅,何须琼浆玉露华。”

  • 出处: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 解读:词人赞美桂花色泽淡雅,香气馥郁,根本不需要像琼浆玉露那样的名贵饮品来衬托,这句诗突出了桂花天然的、不加修饰的美丽与芬芳,格调高雅。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 出处: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解读:传说中秋有桂花从月宫落下,这句诗描绘了月光下,桂花像美玉一样(玉颗)轻盈飘落的景象,拾起的桂花还带着晶莹的露水,充满了神话般的浪漫气息,也侧面烘托了桂花的珍贵与清香。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元属玉堂仙。”

  • 出处:宋·刘翰《立秋》
  • 解读:即使在寒冷的霜降时节,桂花依然绽放,它的香气属于天上的仙境(玉堂仙),这句诗赞美了桂花不畏寒霜的品格,并将其香气与高洁的仙境联系起来。

赞其品格,寓意高洁

桂花常被赋予坚韧、高洁、吉祥等美好品格。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出处: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解读:这句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静谧景象,庭院洒满如水的月光,鸦雀已归巢,冰凉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桂花,桂花在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绽放,更显其坚韧与孤高,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

  • 出处:宋·朱熹《咏岩桂》
  • 解读:这句诗直接赞美了桂花生长在岩壁之下,依然挺拔(亭亭),在岁末天寒之时独自散发芬芳的品格,它象征着一种不畏艰难、坚守本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出处: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 解读:这是李清照对桂花极高的评价,她说,桂花不需要像其他花那样有浅碧或深红的鲜艳色彩,它本身就是花中最高等的、第一流的,这句词强调了桂花内在的品格与香气远胜于外在的浮华,是一种极高的美学境界。

现代名言与俗语

除了古典诗词,现代也有一些与桂花相关的佳句和俗语。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须橘绿与橙黄。”

  • 出处:现代·金庸(化用古人意境)
  • 解读:这句词虽出自武侠小说,但其意境和格调不输古人,它赞美桂花在秋季独领风骚,压倒群芳,其风姿和香气,远胜过秋天里其他有名的景物如橘子和橙子,充满了豪迈与自信。

“蟾宫折桂”

  • 出处:古代科举典故
  • 解读: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蟾宫”即月宫,传说月宫中有桂树,古人将科举考试夺魁高中,比喻为“蟾宫折桂”,桂花也成为了“功名”、“及第”的吉祥象征,现在也泛指在考试或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桂子飘香”

  • 出处:民间俗语
  • 解读:指桂花盛开,香气四溢,常用来形容农历八月秋天的美好景象,也引申为吉祥、美好的氛围。

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早已超越了一种植物本身,它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寓意:

  • 它是高洁与隐逸的象征(王维的“人闲桂花落”)。
  • 它是仙境与美好的化身(宋之问的“天香云外飘”)。
  • 它是坚韧与品格的写照(朱熹的“亭亭岩下桂”)。
  • 它是吉祥与成功的期盼(“蟾宫折桂”)。

希望这份整理能帮助您更好地领略桂花的文化魅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