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现代派诗歌主张过时了吗?当下创作如何突围?

现代派诗歌不是一个单一、统一的流派,而是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在欧美诗坛兴起的一系列具有革新精神的诗歌潮流的总称,它涵盖了象征主义、意象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等多个流派,尽管这些流派之间差异巨大,但它们共享着一些核心的文艺主张,这些主张共同构成了对传统诗歌的颠覆性挑战。

现代派诗歌主张过时了吗?当下创作如何突围?-图1

现代派诗歌的文艺主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核心美学主张:对传统诗歌的彻底反叛

这是现代派所有主张的出发点,他们普遍认为,维多利亚时期及之前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歌已经陈腐、僵化,无法表达现代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混乱的生存体验。

反对浪漫主义的滥情与直抒胸臆

  • 传统做法:浪漫主义诗歌常用“啊!”“我爱!”等直接的情感宣泄,语言华丽,充满激情。
  • 现代派主张:他们认为这种“情感的倾泻”是廉价的、缺乏艺术性的,诗歌应该“呈现而非陈述”(Show, don't tell),情感应该通过客观、精确的意象和冷静的笔触来间接传达,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和体会,T.S.艾略特的《荒原》就是典型,它没有直接说“我很绝望”,而是通过一堆破碎、荒芜的意象群来构建一个精神荒原的氛围。

反对维多利亚诗歌的说教与道德化

  • 传统做法:许多传统诗歌带有明确的道德教诲或社会改良意图。
  • 现代派主张:诗歌应该是“为艺术而艺术”,其目的不是教导或说服,而是探索语言的极限和人类经验的复杂性,诗人的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自足的艺术世界,而不是充当道德家或社会评论员。

语言与形式主张:语言的“陌生化”与形式的自由化

这是现代派最显著的技术革新,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诗歌的“工具”和“模具”。

语言的陌生化与“去熟悉化”

  • 传统做法:追求语言的流畅、优美、易于理解。
  • 现代派主张:他们刻意打破语言的常规用法,使其变得陌生、新奇、富有挑战性,目的是:
    • 唤醒读者:打破读者阅读时的惯性思维,迫使他们对语言本身进行重新审视。
    • 表现现代性:现代世界本身就是混乱、断裂、非理性的,因此诗歌的语言也应该是破碎的、不和谐的,以反映这种现实,通过使用非常规的语法、生僻的词语、多义性甚至自创词汇来达到效果。

形式的解放与格律的突破

  • 传统做法:严格遵守固定的格律(如十四行诗、英雄双韵体)和韵脚。
  • 现代派主张:他们彻底抛弃了传统格律的束缚
    • 自由诗:成为现代派诗歌的主流形式,诗人可以根据情感和思想的内在节奏来安排诗句的长度和停顿,不再受音步和韵脚的限制。
    • 意象派:甚至提出了“自由诗”的三大原则:1. 直接处理“事物”(意象);2. 绝对不用任何无助于表现的词;3. 按照乐句的节奏,而不是按节拍器的节奏来写诗,这极大地简化了形式,使其服务于内容的精确表达。

意象至上

  • 传统做法:意象是诗歌的装饰或辅助手段。
  • 现代派主张意象本身就是诗歌的核心和全部,一个精准、有力、新颖的意象可以承载复杂的情感和思想,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名言“一年之中写出一个意象,那也不算多”就体现了这一点,意象不再是比喻,它本身就是一种“思想-情感复合体”(庞德语),艾略特的“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这个意象本身就包含了复杂的矛盾情感(春天本是希望,但在精神荒原上却带来痛苦的记忆)。

内容与主题主张:向内转与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

现代派诗歌的关注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并深刻地回应了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巨变。

“向内转”:探索潜意识与内心世界

  • 传统做法:诗歌关注外部的社会事件、自然风光或宏大的历史叙事。
  • 现代派主张: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现代派诗人开始深入探索潜意识、梦境、非理性的心理活动,他们认为,真正的“真实”隐藏在理性的表层之下,超现实主义诗歌就是这一主张的极致体现,它试图通过“自动写作”等方式记录不受理性控制的潜意识流动。

表现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与异化

  • 传统做法:诗歌描绘的是和谐、有序、有意义的世界。
  • 现代派主张:他们直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废墟,描绘现代人普遍的失落、孤独、焦虑、异化和信仰崩塌,世界在他们眼中不再是家园,而是一个荒诞、无意义的“荒原”,艾略特的《荒原》、叶芝的《基督重临》、里尔克的《杜伊诺哀歌》都是对这一时代精神的深刻写照。

追求智性与思想的深度

  • 传统做法:诗歌偏重情感和想象。
  • 现代派主张:他们强调诗歌的智性成分,认为诗歌应该像哲学一样能够进行复杂的思考和辨析,诗歌不再是简单的情感抒发,而是一个思想的实验室,诗人需要将哲学、历史、神话等多种知识融入诗歌中,创造出多层次的、可供反复解读的文本,艾略特的《荒原》就是一部充满典故、引经据典的“智力拼图”。

神话与历史的视角

  • 面对支离破碎的现代现实,许多现代派诗人选择回溯到神话、宗教和古代历史,试图从这些宏大、永恒的叙事中为混乱的当下寻找秩序和意义,艾略特用寻找圣杯的神话来构建《荒原》,叶芝则从历史循环论中构建他的诗歌体系,这种做法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提供一个坐标,来理解和定位现代人的困境。

现代派诗歌的文艺主张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革命,它可以概括为:

  • ,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从情感宣泄转向智性探索,直面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 在形式上打破传统格律,解放诗歌语言,追求意象的精确与陌生化,创造自由诗这一新的诗歌体裁。
  • 在功能上,从道德教化转向艺术自律,强调诗歌的独立审美价值和语言的自我指涉性

这些主张不仅重塑了20世纪的诗歌面貌,也对整个现代文学、艺术乃至思想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核心精神至今仍在当代诗歌的创作中回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