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体裁
中国古典诗歌历史悠久,体裁演变清晰,主要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一) 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是唐代以前形成的一种诗体,格律相对自由,不拘平仄和对仗,句数和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
-
四言诗
- 特点:全诗每句四字,是《诗经》的主要形式,古朴简练。
- 名篇举例:《诗经·关雎》、《诗经·蒹葭》。
-
五言古诗
- 特点:每句五字,句数不限,相比四言,容量更大,叙事抒情能力更强,是汉代以后古诗的主流。
- 名篇举例: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
-
七言古诗
- 特点:每句七字,句数不限,气势更为开阔流畅,适合表达豪放或复杂的情感。
- 名篇举例:李白《将进酒》、白居易《长恨歌》。
-
乐府诗
- 特点:原指汉代音乐机关“乐府”所收集和创作的诗歌,后成为一种诗体,可以配乐歌唱,语言通俗活泼,叙事性强,常有“歌”、“行”、“吟”、“曲”等题名。
- 名篇举例: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琵琶行》。
(二) 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严谨的诗体,分为绝句和律诗。
-
律诗
- 特点:格律要求极为严格。
- 句数:通常为八句(超过八句的称“排律”)。
- 字数:每句五字(五言律诗)或七字(七言律诗)。
- 押韵:必须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
- 平仄:讲究平仄交替、对立和相粘,形成固定的平仄格式。
- 对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工整。
- 名篇举例:
-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王维《山居秋暝》。
- 七言律诗:李商隐《无题》、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特点:格律要求极为严格。
-
绝句
- 特点:是律诗的“截取”,形式短小精悍。
- 句数:限定为四句。
- 字数:每句五字(五言绝句)或七字(七言绝句)。
- 押韵: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 平仄与对仗:有基本的平仄要求,但对仗要求比律诗宽松,可以不对仗。
- 名篇举例:
-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李白《静夜思》。
-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苏轼《题西林壁》。
- 特点:是律诗的“截取”,形式短小精悍。
(三) 词
- 特点:词是隋唐兴起、宋代达到顶峰的一种新诗体,它最初是为配合音乐而写的歌词,所以又称“曲子词”、“诗余”。
- 句式:句子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 词牌: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为“词牌”,它规定了词的格式(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词人可以在词牌下填写内容,称为“填词”。
- 分段:词的分段称为“片”或“阕”,分为上片、下片。
- 名篇举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 曲
- 特点:是元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可以配乐歌唱,语言更加通俗活泼,更贴近口语。
- 分类:分为散曲和剧曲(杂剧),散曲又分为小令(一支曲子)和套数(多支曲子组成的一套)。
- 用韵:押韵比词更自由,可以平仄通押。
- 名篇举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
外国诗歌及中国现代诗体裁
随着文化交流,许多外国的诗歌体裁也被引入中国,并与中国现代汉语结合,形成了新的诗歌形式。
(一) 外国诗歌体裁
-
十四行诗
- 特点: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后传入英、法、德等国,通常由十四行五音步抑扬格的诗行组成,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前八行后六行或前四行中四行后六行),有固定的押韵格式(如意大利式为ABBA ABBA CDE CDE,英国式为ABAB CDCD EFEF GG)。
- 代表诗人:莎士比亚(英国)、彼特拉克(意大利)。
-
商籁体
这是“十四行诗”的另一种中文译名,源自法语,意义相同。
-
叙事诗
- 特点: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为中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篇幅较长。
- 名篇举例: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拜伦《唐璜》。
-
抒情诗
- 特点:以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要内容,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篇幅较短。
- 名篇举例:雪莱《西风颂》、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自由诗
- 特点:在近代西方兴起的一种诗体,不讲究格律、押韵和节奏,但非常注重内在的音乐性和散文式的美感,是现代诗歌的主要形式。
- 代表诗人:惠特曼(美国)、泰戈尔(印度)。
(二) 中国现代诗体裁
中国现代诗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打破旧体诗格律束缚,借鉴西方自由诗形式而发展起来的。
-
自由诗
- 特点:这是中国现代诗最主要、最自由的体裁,它不要求固定的字数、句数、格律和押韵,完全依靠诗人内在的情感和意象来组织语言,形式灵活多变。
- 代表诗人:郭沫若《女神》、徐志摩《再别康桥》、北岛《回答》。
-
散文诗
- 特点: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它有诗的意境、情感和凝练的语言,但又采用散文的行文方式,不分行,不受格律限制。
- 代表诗人:鲁迅《野草》、泰戈尔《飞鸟集》。
-
新格律诗
- 特点:这是对自由诗的一种“反拨”,主张在形式上建立新的规范,它不模仿旧体诗,但追求诗歌的“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和“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是“新格律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为了方便理解,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表格来概括:
| 大类 | 体裁 | 主要特点 | 时代/地域 |
|---|---|---|---|
| 中国古典诗 | 古体诗 | 格律自由,句数、字数不拘 | 唐代以前 |
| 四言诗 | 每句四字 | 先秦 | |
| 五/七言古诗 | 每句五/七字,句数不限 | 汉魏至唐 | |
| 乐府诗 | 可配乐,语言通俗,叙事性强 | 汉至唐 | |
| 近体诗 | 律诗 | 八句,五/七言,平仄对仗严格 | 唐代 |
| 绝句 | 四句,五/七言,格律较宽松 | 唐代 | |
| 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