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代诗歌教学设计方案:《小鹿》
教学课题
《小鹿》(作者:金波)

授课年级
小学三年级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认识并会写“角、溪、跑、碰、响”等生字,理解“弯弯的”、“清清的”、“忽然”等词语。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 初步了解诗歌的“分行”特点,感受诗歌语言的简洁与跳跃性。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歌内容。
-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如“弯弯的角”、“清清的溪水”)来感受诗歌的意境。
- 尝试运用“像……”的句式进行简单的仿说或仿写。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小鹿活泼可爱的形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童趣与自然之美。
-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 培养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愿意主动阅读和积累诗歌。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 通过想象,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体会小鹿的活泼与快乐。
-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碰响了溪水的歌”这一拟人化的写法,感受语言的精妙。
-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或仿说。
教学准备
- 教师: 多媒体课件(PPT)、小鹿的图片或动画、轻柔的背景音乐(如溪水声、鸟鸣声)、生字卡片。
- 学生: 预习诗歌,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约5分钟)
-
猜谜导入:
-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动物朋友,想认识它吗?(出示谜语)
- “身穿梅花袍,头上长树杈,奔跑如闪电,可爱人人夸。”(谜底:鹿)
- 师:真聪明!就是可爱的“小鹿”。(板书课题:小鹿,并出示小鹿图片)看,这只小鹿多漂亮啊!它正在森林里玩耍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小鹿的现代诗。
-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 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小鹿)
- 师:看到“小鹿”两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鹿?(引导学生说出:可爱的、活泼的、美丽的……)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吧!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约10分钟)
-
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同桌。
-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
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 出示生字卡片: 角、溪、跑、碰、响。
- 多种形式认读:
- 指名读: 小老师领读。
- 开火车读: 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 组词读: “角” (牛角、角落)、“溪” (小溪、溪水)等。
- 理解词语:
- 出示“弯弯的角”、“清清的溪水”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词义。
- 通过动作演示“跑”、“碰”,让学生理解词义。
-
指名分节朗读,相机正音:
- 师: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现在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
- 指名2-3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议,重点纠正字音和停顿。
(三) 品读诗歌,深入感悟 (约15分钟)
-
学习第一节,感受小鹿的静态美:
-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鹿长什么样子?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节。
- 提问: 诗中是怎样描写小鹿的角的?(板书:弯弯的角)
- 想象与朗读: “弯弯的角”像什么?(像月亮、像问号、像树枝……)你能读出这种弯弯的、可爱的感觉吗?(指导学生读得轻柔、舒缓)
- 创设情境: 这只长着弯弯角的小鹿,正站在哪里?(清清的溪水边)想象一下,“清清的溪水”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说出: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水底的小石头和小鱼……)
- 指导朗读: 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可爱的小鹿,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赞美、喜爱的语气)带着你的喜爱之情,再来读读第一节。
-
学习第二节,感受小鹿的动态美与快乐:
- 过渡: 安静的小鹿接下来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节。
- 抓住关键词: 小鹿在做什么?(跑、碰)它跑得怎么样?(快)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忽然)
- 想象画面: “忽然”是什么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一只小鹿正悠闲地散步,突然,它像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飞快地跑了起来。)
- 理解难点:“碰响了溪水的歌”
- 提问: 小鹿跑过去,碰到了什么?为什么说是“碰响”了溪水的“歌”呢?(引导学生理解这是拟人手法,小鹿的脚蹄碰到了溪水,溅起了水花,水声就像一首欢快的歌。)
- 拓展想象: 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欢快的、动听的、开心的)小鹿的心情怎么样?(快乐、兴奋)
- 指导朗读: 谁能把小鹿这种突然跑起来的快乐和溪水被“碰响”后的欢快读出来?(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的变化,前半句稍快,后半句读出惊喜和愉悦的语气。)
-
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 师:这是一多么可爱、多么快乐的小鹿啊!让我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再来完整地感受这首诗的美。
-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最后全班齐读,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四) 拓展延伸,尝试仿写 (约7分钟)
-
回顾全诗,总结写法:
师:这首诗虽然很短,但我们眼前却好像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引导学生发现:抓住了小鹿的特点,用了“像……”的比喻,还用了拟人。)
-
句式训练,激发创作:
- 师:小鹿的角像弯弯的月亮,那你还觉得什么像什么呢?
- 出示句式: “__像__。”
- 引导学生说:
-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 圆圆的太阳像大玉盘。
- 天上的云朵像棉花糖。
- 鼓励仿写: 同学们真棒,都是小诗人!请你也来写一两句,写写你喜欢的小动物或者大自然中的景物吧!可以模仿《小鹿》的写法,写写它的样子和动作。
-
展示交流,分享成果:
请几位同学上台朗读自己写的“小诗”,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五)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约3分钟)
-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可爱的小鹿交了朋友,还学会了用美丽的语言来描绘它,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像小鹿一样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更多的诗意。
-
布置作业(任选其一或两项):
- 必做:
- 背诵《小鹿》。
- **把这首诗
- 必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