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网

宋代诗歌如何承前启后?

宋代诗歌(960年-1279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之后又一个诗歌的黄金时代,它没有唐诗那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浑气象,却以其哲理性、日常化和文化内省的独特风貌,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境界,宋诗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初兴期、鼎盛期、中衰期和南宋中兴期

宋代诗歌如何承前启后?-图1


总论:宋诗的独特风貌

在进入具体分期前,先理解宋诗的总体特征至关重要,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代表的唐诗相比,宋诗有三大显著特点:

  1. 以文为诗:这是宋诗最核心的艺术手法,诗人将散文的笔法、章法、议论和气韵融入诗歌创作,这使得宋诗叙事性更强,逻辑更清晰,但也带来了部分作品“散文化”的弊端,即缺乏诗歌特有的含蓄和凝练。
  2. 以议论为诗:宋代文人深受儒家理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喜欢在诗中发表见解,探讨哲理,这使得宋诗思想深刻,但也容易写得枯燥、说教,缺乏唐诗那种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3. 以才学为诗:宋代文化昌盛,学者型诗人辈出,他们喜欢在诗中大量化用典故、前人诗句,展示自己的学识,这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但也造成了“掉书袋”的弊病,使诗歌晦涩难懂。

宋诗在题材上更加日常化和生活化,写读书、品茶、论画、闲谈等生活琐事,都能成为诗歌的主题,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雅致生活情趣。


分期详解

第一阶段:初兴期(北宋初年)

  • 时间: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仁宗天圣年间(约960-1030年)
  • 代表人物:王禹偁、林逋、晚唐体诗人、白体诗人
  • 主要特点
    1. 承袭晚唐五代诗风:宋初诗坛基本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主要有两大流派:
      • 白体:模仿白居易的平易晓畅风格,代表诗人是王禹偁,他的诗歌内容较为充实,关注民生,语言也力求通俗,如《对雪》等,已初露宋诗议论化、平易化的端倪。
      • 晚唐体:模仿贾岛、姚合的“苦吟”诗风,追求清奇、幽僻的意境,代表人物是“九僧”和隐士林逋(“梅妻鹤子”),林逋的《山园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品,意境清远,格律精工。
    2. 开始寻求新变:以王禹偁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摆脱晚唐的纤弱诗风,主张“句之易道,义之易晓”,追求诗歌的现实主义内容和流畅自然的风格,为宋诗的革新拉开了序幕。

第二阶段:鼎盛期(北宋中后期)

  • 时间:宋仁宗天圣末年至北宋灭亡(约1030-1127年)
  • 代表人物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苏黄”为核心,加上“江西诗派”)
  • 主要特点
    1. 诗文革新的推动:欧阳修领导的诗文运动,是宋诗走向鼎盛的关键,他提倡平易流畅、言之有物的文风,反对西昆体的浮华雕琢,为宋诗的健康发展扫清了障碍。
    2. “苏黄”的巅峰成就
      • 苏轼(1037-1101):宋诗的最高峰,苏轼才情横溢,诗、词、文、书、画无不精通,他的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既有豪放雄浑的“大江东去”,也有清新自然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他将宋诗的议论、才学、抒情完美融合,达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境界,代表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子由渑池怀旧》等。
      • 黄庭坚(1045-1105):宋诗“尚奇”一派的代表,他提出了“点铁成金”(化用前人诗意)和“夺胎换骨”(师承古人而自出新意)的创作理论,强调诗歌的技巧和学问,他的诗奇崛瘦硬,句法独特,对后世影响极大,被奉为“江西诗派”之祖。
    3. 江西诗派的崛起:黄庭坚创立,由其外甥洪朋、洪刍、洪炎和诗人谢逸、谢薖、潘大观、林敏修、汪革、李彭、晁冲之、晁补之、韩驹、李之仪、夏倪等“江西诗派”成员发扬光大,他们以杜甫为“宗祖”,以黄庭坚为“宗主”,讲究句法、炼字、用典,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阵容庞大的诗歌流派,陈师道(与黄庭坚并称“黄陈”)是其重要代表,诗风瘦劲,有“闭门觅句”之称。

第三阶段:中衰期(南宋初年)

  • 时间:南宋初年至宋孝宗淳熙年间(约1127-1189年)
  • 代表人物:陈与义、曾几、吕本中
  • 主要特点
    1. 时代背景的影响: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这一时期的诗歌充满了家国之痛和悲愤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
    2. 江西诗派的延续与调整
      • “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吕本中在《江西诗社宗派图》中,正式确立了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陈与义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早期诗风受黄庭坚影响,南渡后,诗风变得沉郁悲壮,家国之思与个人身世之感融为一体,代表作《牡丹》感慨深刻。
      • 曾几与“活法”:曾几是陆游的老师,他提出了“活法”理论,主张在江西诗派严密的法度中追求活泼流转,避免生硬和僵化,为后来“四灵”和“江湖派”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第四阶段:南宋中兴期(南宋中后期)

  • 时间:宋孝宗淳熙末年至南宋灭亡(约1189-1279年)
  • 代表人物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中兴四大诗人”)
  • 主要特点
    1. “中兴四大诗人”的崛起:他们摆脱了江西诗派的束缚,各辟蹊径,将宋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 陆游(1125-1210):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诗歌现存九千多首,数量惊人,他的诗风雄浑豪放,充满激情,既有“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壮志,也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临终遗愿,是爱国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
      • 杨万里(1127-1206):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诚斋体”,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诗意,语言活泼自然,想象新奇风趣,幽默诙谐,充满生活情趣,他主张“活法”,反对江西诗派的模拟因袭,代表作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范成大(1126-1193):以写田园诗著称,尤其是他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全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村的四季风光和农事活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民俗学价值。
      • 尤袤(1127-1202):诗风与陆游相近,作品多散佚,成就相对稍逊。
    2. 永嘉四灵与江湖派
      • 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他们反对江西诗派的“以才学为诗”,转而学习晚唐贾岛、姚合,追求“野逸清瘦”的风格,内容狭窄,语言精炼,但格局较小。
      • 江湖派:南宋后期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如刘克庄、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